HPV是乳头瘤空泡病毒A属双链环状DNA病毒,宿主范围窄,分低危型和高危型,传播途径有性传播、密切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可通过宫颈细胞学联合HPVDNA检测,可通过接种疫苗、安全性行为、增强免疫力预防。
一、HPV的分型
1.低危型:
常见的有HPV6、HPV11等,这些型别主要引起生殖器疣等良性病变。例如,HPV6、HPV11感染在性生活活跃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可导致外生殖器、肛门周围等部位出现乳头状、菜花状的赘生物。在儿童中,如果有密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等情况也可能感染,但相对较少见,不过一旦感染低危型HPV出现生殖器疣等病变时,需及时就医处理。
对于女性而言,低危型HPV感染可能会引起外阴阴道的良性病变,在青春期女性中,如果卫生习惯不佳等可能增加感染风险,而孕期女性感染低危型HPV需要密切关注病变情况,因为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病变发展。
2.高危型:
像HPV16、HPV18等是高危型中的典型代表,持续感染高危型HPV可能与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在有性生活的女性中,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30-55岁性活跃期女性,感染高危型HPV的风险相对较高。有多个性伴侣、性生活开始年龄过早等生活方式因素会增加高危型HPV感染及持续感染进而引发宫颈癌的风险。对于有宫颈癌家族史的女性,属于高危人群,需要更密切监测HPV感染情况。
二、HPV的传播途径
1.性传播:
这是HPV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性生活过程中,皮肤或黏膜的直接接触会使HPV病毒从感染者传播到未感染者。无论是异性之间还是同性之间的性行为,都可能导致HPV的传播。年轻的性生活活跃人群是性传播HPV的高发群体,在青少年阶段,如果过早开始性行为,感染HPV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2.密切接触传播:
除了性接触外,密切的皮肤接触也可能传播HPV。例如,与感染者共用毛巾、浴巾等个人物品,在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场所接触了被污染的物品后,皮肤有破损时就可能感染HPV。对于儿童,如果与感染HPV的家庭成员共用生活用品,且皮肤有微小破损,也存在感染风险,不过相对概率较低。
3.母婴传播:
母亲感染HPV时,在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可能会接触到HPV病毒,从而引起婴儿的喉部乳头瘤等疾病。在孕期如果发现母亲感染高危型HPV,需要评估分娩方式等情况,以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三、HPV感染的检测与预防
1.检测方法: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联合HPVDNA检测。通过采集宫颈细胞进行检测,可以早期发现是否感染HPV以及是否存在宫颈病变。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检测频率有所不同,一般建议25岁以上有性生活的女性开始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包括HPV和TCT检测。对于有宫颈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如免疫功能低下、有多个性伴侣等,可能需要更频繁检测。
2.预防措施:
接种HPV疫苗:目前有二价、四价、九价HPV疫苗。二价疫苗主要预防HPV16和HPV18;四价疫苗在二价的基础上增加了HPV6和HPV11;九价疫苗则覆盖了更多高危型和低危型HPV。接种疫苗是预防HPV感染的有效手段,接种年龄范围各有不同,二价疫苗适合9-45岁女性,四价疫苗适合20-45岁女性,九价疫苗适合16-26岁女性。接种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相关型别HPV的风险,但即使接种了疫苗,也需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因为疫苗不能覆盖所有HPV型别。
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性传播HPV的风险,但不能完全杜绝,因为安全套不能覆盖所有可能接触到HPV的皮肤和黏膜部位。保持单一性伴侣,避免过早性行为等健康的性生活方式有助于减少HPV感染风险。
增强免疫力: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帮助清除潜在的HPV感染。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更容易感染HPV且难以清除,需要更加注重预防和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