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避刺激)、药物治疗(局部用含漱液、含片,全身用抗生素、抗病毒药)、中医治疗(中药方剂、针灸推拿),还有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注意事项,需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治疗及护理。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多饮水
患病期间保证充足的休息,有利于身体恢复。成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同时要多饮水,每日饮水1500-2000ml左右,保持咽喉部湿润,有助于减轻咽喉不适症状。对于儿童,要根据年龄适当调整饮水量,一般学龄前儿童每日饮水约500-1000ml,学龄儿童可达到1000-1500ml。
2.避免刺激因素
应避免吸烟、饮酒,因为烟雾和酒精会刺激咽喉黏膜,加重炎症。对于有过敏史的人群,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过敏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咽喉炎。在空气质量较差时,尽量减少外出,或佩戴口罩。不同年龄人群需根据自身情况规避刺激因素,例如儿童如果是因接触宠物毛发过敏导致咽喉炎,家长要尽量让儿童远离宠物。
二、药物治疗
1.局部用药
含漱液:常用的有复方硼砂含漱液,可清洁口腔,杀菌消炎,减轻咽喉部炎症。含漱时头后仰,张口发“啊”声,使含漱液能清洁咽后壁,每次含漱时间约30秒,每日3-4次。对于儿童,使用含漱液时需谨慎,可在成人帮助下少量含漱,避免误咽。
含片:如碘喉片,可直接作用于咽喉局部,起到杀菌、消炎、收敛的作用。含服时将含片放在舌下或贴近咽喉部,让其慢慢溶解,每日3-5次。儿童使用含片时要防止误吞,可选择儿童专用的含片或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2.全身用药
抗生素: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咽喉炎,如出现咽喉明显红肿、有脓点等症状,可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对青霉素不过敏者)等。但要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避免滥用。对于儿童,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年龄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和剂量,且要注意观察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过敏等。
抗病毒药物: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咽喉炎,如流感病毒等,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但一般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多数情况下可通过自身免疫力恢复,抗病毒药物的使用需在医生评估后谨慎选择。
三、中医治疗
1.中药方剂
中医认为咽喉炎多与肺热、阴虚等有关。例如对于肺经风热型咽喉炎,可选用银翘散加减进行治疗,具有疏风清热、解毒利咽的功效。但中药方剂的使用需由专业中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进行辨证论治,不同年龄、体质的患者用药会有差异。儿童使用中药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性味,避免使用过于苦寒等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2.针灸推拿
针灸可选取廉泉、天突、合谷等穴位进行针刺,起到疏通经络、清热利咽的作用。推拿可通过按摩咽喉部周围的穴位及经络来缓解症状。但针灸和推拿治疗都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操作,儿童进行针灸推拿时要更加轻柔,避免引起患儿不适。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咽喉炎可能由病毒或细菌感染、过敏等多种原因引起。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在治疗上更应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保证充足休息、适当增加饮水等。如果需要用药,要严格按照儿童用药的剂量和剂型选择,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肝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例如儿童使用含漱液时要防止误咽,使用含片要防止误吞。
2.老年人
老年人咽喉炎可能与身体机能衰退、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等有关。老年人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用药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与治疗基础疾病药物的相互影响。同时,老年人的吞咽功能可能有所下降,在使用含片等局部用药时要注意方法,避免发生呛咳等情况。
3.孕妇
孕妇患咽喉炎时,用药需特别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一般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缓解症状。如果必须用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例如在选择抗生素时,要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种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