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的防治包括基础治疗如维护口腔卫生(正确刷牙、用牙线等)、去除局部刺激因素(洗牙、治疗不良修复体),药物辅助治疗如局部用抗菌、消炎止痛药物,手术治疗如牙龈瓣移植术、引导组织再生术,还有针对儿童、妊娠期女性、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儿童多因不良习惯致牙龈萎缩需早期干预,妊娠期女性因激素变化要更注重口腔卫生和谨慎用药,老年人多与牙周炎等有关需综合考虑全身情况。
一、基础治疗
1.口腔卫生维护
重要性:良好的口腔卫生是预防和治疗牙龈萎缩的基础。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需要保持每天至少早晚两次正确刷牙,使用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例如,儿童在家长帮助下养成正确刷牙习惯,成年人则要自觉维持;女性生理期时因激素变化更易牙龈敏感,需更细致清洁;有吸烟史人群口腔卫生更难维护,更要加强。
具体方法:选择软毛牙刷,配合含氟牙膏,不仅能清洁牙齿表面,还能辅助预防龋齿和控制牙龈炎症。同时,使用牙线或间隙刷清理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菌斑,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线。
2.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洗牙:定期洗牙(每年1-2次)可清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牙结石是牙龈炎症的重要诱因,洗牙通过超声波或手工器械去除牙结石,能减轻牙龈炎症,阻止牙龈萎缩进一步发展。对于有牙周炎等病史的人群,可能需要更频繁洗牙。
治疗不良修复体:如果存在不合适的假牙、矫正器等不良修复体,会持续刺激牙龈,导致牙龈萎缩。需要口腔科医生检查后,调整或重新制作合适的修复体。
二、药物辅助治疗
1.局部用药
抗菌药物:当牙龈炎症较明显时,可使用局部抗菌药物,如米诺环素凝胶,它能在牙龈沟内缓慢释放药物,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等牙周致病菌,减轻牙龈炎症。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需谨慎使用,避免误吞;妊娠期女性要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
消炎止痛药物:如果牙龈红肿疼痛明显,可使用含有氯己定的含漱液,氯己定能抑制菌斑形成并减轻牙龈炎症,缓解疼痛。但含漱液使用时要注意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避免长期滥用导致口腔菌群失调。
三、手术治疗
1.牙龈瓣移植术
适用情况:对于因牙龈萎缩导致牙根暴露较多,影响美观或出现敏感症状的患者,可考虑牙龈瓣移植术。该手术是取自身其他部位的牙龈组织移植到萎缩部位,覆盖暴露的牙根。例如,因牙周炎导致牙龈严重萎缩的患者可能适用。
手术风险及注意事项:手术有一定风险,如移植牙龈瓣可能出现排斥反应等。术后患者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食用过硬、过烫食物,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口腔护理和复诊,确保移植牙龈瓣的成活和恢复。
2.引导组织再生术
原理及适用:引导组织再生术是利用生物膜等屏障材料,引导牙周膜细胞等再生,形成新的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组织。适用于有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导致牙龈萎缩的患者。对于有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患者,要在病情控制稳定后再考虑该手术,因为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较慢,手术风险相对较高。
四、针对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牙龈萎缩相对较少见,多因不良口腔习惯如咬唇、咬舌、口呼吸等导致。家长要关注儿童口腔卫生和口腔不良习惯,发现问题及时带儿童到口腔科就诊,早期干预,避免牙龈萎缩进一步发展。例如,口呼吸的儿童可能因气流长期刺激牙龈导致萎缩,需针对口呼吸的原因进行治疗,如治疗腺样体肥大等。
2.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易发生牙龈炎症,进而可能导致牙龈萎缩。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维护,比非妊娠期更频繁地刷牙、使用牙线等。在选择药物时要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潜在风险的药物。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处理牙龈炎症等问题,防止牙龈萎缩加重。
3.老年人
老年人牙龈萎缩相对常见,多与牙周炎、牙齿磨耗等因素有关。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牙龈萎缩时要综合考虑全身情况。例如,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是基础,同时进行口腔治疗时要注意预防感染;高血压患者用药时要考虑对口腔治疗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