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炎分病毒性和细菌性,病因上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咽炎可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儿童易感染,细菌引起的细菌性咽炎多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由咽部细菌繁殖引发学龄期儿童及有基础疾病者易患;临床表现上病毒性咽炎起病急有咽干灼热痛等全身症状较轻咽部充血淋巴滤泡增生儿童可拒食哭闹,细菌性咽炎起病较明显咽痛剧烈伴高热全身症状重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有脓性分泌物;实验室检查中病毒性咽炎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偏低淋巴比例升高可通过相关检测明确病毒,细菌性咽炎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咽拭子可培养出致病菌炎症指标升高;治疗上病毒性咽炎主要对症支持多数自限性儿童需注意用药,细菌性咽炎主要用抗生素治疗需据药敏选药并对症支持儿童要遵儿科原则;预后方面病毒性咽炎多数预后好特殊情况可迁延,细菌性咽炎及时用敏感药预后好否则可致并发症儿童易发生并发症需及时规范治疗。
一、病因方面
1.病毒性咽炎:主要由病毒引起,常见的病毒有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病毒可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容易相互传染,例如学校、幼儿园等。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易感染病毒性咽炎,生活中不注意个人卫生、过度疲劳等因素会增加感染风险。
2.细菌性咽炎:多由细菌感染所致,常见的致病菌有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往往是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受凉、劳累后,原本存在于咽部的细菌或外界侵入的细菌大量繁殖引发炎症。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在学龄期儿童中相对较为常见,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人群,因机体抵抗力差,也更容易发生细菌性咽炎。
二、临床表现方面
1.病毒性咽炎:起病较急,初期可能有咽部干燥、灼热感,随后出现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耳部,有时伴有发热,体温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如乏力等,咽部检查可见咽部黏膜呈弥漫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等。儿童患者可能因咽部疼痛而出现拒食、哭闹等表现。
2.细菌性咽炎:起病相对较急或较为明显,咽部疼痛较为剧烈,吞咽时疼痛加重,可伴有高热,体温可达39℃甚至更高,全身症状相对较重,常有寒战、头痛、乏力等表现,咽部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表面有脓性分泌物,有时可见扁桃体上有灰白色渗出物,可连成膜状,但易拭去。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1.病毒性咽炎: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病毒抗原检测或病毒核酸检测可发现相应的病毒病原体;病毒分离培养等方法也可明确病毒类型,但一般临床上多通过快速检测等简便方法初步判断。
2.细菌性咽炎: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咽拭子培养可发现致病菌,如培养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具有诊断意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可升高,提示存在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四、治疗方面
1.病毒性咽炎: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如患者有发热、咽痛等症状,可给予退热、止痛药物缓解症状,同时注意休息,多饮水,一般病程具有自限性,多数患者在1-2周左右可自行恢复,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儿童患者在治疗时需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2.细菌性咽炎: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选择口服或静脉给药。在使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根据咽拭子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以确保治疗效果。同时,也需要注意休息、多饮水等一般对症支持措施,儿童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品种和剂量。
五、预后方面
1.病毒性咽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经过适当的对症治疗后可顺利康复,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如果患者免疫力极度低下等特殊情况,也可能出现病情迁延不愈等情况。儿童患者一般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细菌性咽炎:如果能够及时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多数患者也可取得良好的预后,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中耳炎、鼻窦炎、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尤其是儿童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对于细菌性咽炎要及时规范治疗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