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红肿出血与口腔局部因素(牙菌斑牙结石堆积、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不正确刷牙方式)和全身因素(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长期服药)有关,针对不同原因采取清除局部刺激物、治疗全身疾病等措施,日常要保持口腔清洁、合理饮食、定期口腔检查来预防和护理。
一、明确牙龈红肿出血的常见原因
牙龈红肿出血多与口腔局部因素及全身因素有关。口腔局部因素常见的有牙菌斑、牙结石堆积,这会不断刺激牙龈,引发炎症导致红肿出血;食物嵌塞未及时清理,也会刺激牙龈组织;不良修复体、不正确的刷牙方式(如用力过猛的横刷法等)同样可能引起牙龈红肿出血。全身因素方面,像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牙龈容易出血;内分泌紊乱,如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易出现妊娠期牙龈炎,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还有一些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等)的人群,也可能出现牙龈增生、红肿出血的情况。
二、针对不同原因的应对措施
(一)口腔局部因素导致的牙龈红肿出血
1.清除局部刺激物
洗牙:如果是牙菌斑、牙结石堆积引起的,应进行洗牙操作,通过超声波洗牙等方式去除牙菌斑和牙结石,减轻对牙龈的刺激,一般经过洗牙后,牙龈炎症会逐渐消退,红肿出血情况也会改善。对于儿童来说,要选择合适的儿童牙科洗牙设备,操作需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清理食物嵌塞:及时使用牙线等工具清理食物嵌塞,保持口腔清洁,防止食物长期刺激牙龈。
调整刷牙方式:教导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压力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1mm,每次只刷2-3颗牙齿,然后移动牙刷,重复以上动作,在保证刷牙效果的同时避免损伤牙龈。对于低龄儿童,家长要辅助做好口腔清洁工作。
2.更换不良修复体:如果是不良修复体导致的牙龈红肿出血,应及时更换合适的修复体,减少对牙龈的不良刺激。
(二)全身因素导致的牙龈红肿出血
1.血液系统疾病相关:如果怀疑是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牙龈红肿出血,如白血病患者除了牙龈出血外,还可能伴有发热、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会有皮肤瘀点、瘀斑等表现。此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血液相关检查,如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明确诊断后针对具体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例如白血病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化疗等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提升血小板的药物等,但具体治疗需严格遵循血液病专科医生的指导,儿童患者更要谨慎选择治疗方案,确保安全。
2.内分泌紊乱相关:妊娠期女性出现牙龈红肿出血,属于妊娠期牙龈炎,一般在分娩后会有所缓解。在妊娠期要更加注重口腔卫生,认真做好口腔清洁,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口腔局部处理,如轻柔的洗牙等,但要避免在妊娠前3个月和后3个月进行复杂的口腔治疗,以防引起流产或早产。
3.药物相关:如果是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导致的牙龈红肿出血,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评估是否可以调整药物或更换其他替代药物。例如因服用抗癫痫药等导致牙龈增生出血的患者,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调整用药。
三、日常口腔护理及预防建议
1.保持口腔清洁
每天至少早晚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饭后可以使用清水或漱口水漱口,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儿童可以使用儿童专用的软毛牙刷和儿童牙膏,家长要监督并帮助儿童做好口腔清洁。
定期更换牙刷,一般建议每3个月更换一次牙刷,保持牙刷的清洁卫生。
2.合理饮食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橙子、苹果、菠菜、西兰花等,维生素C有助于维持牙龈组织的健康,增强牙龈的抵抗力。但要注意,对于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要控制水果的摄入量,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减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于坚硬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牙龈,加重牙龈红肿出血的情况。
3.定期口腔检查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腔内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处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儿童也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般每6个月左右检查一次,及时预防龋齿、牙龈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