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即维护口腔卫生(正确刷牙、用牙线等)和去除局部刺激因素(洗牙、纠正不良修复体);药物辅助治疗,有含漱剂(如氯己定含漱液)和局部消炎药膏;手术治疗,如牙龈瓣移植术(牙龈萎缩严重且有合适供区时采用)和引导组织再生术(通过材料引导形成新牙周组织);还需定期复查随访,依病情定复查频率,查口腔卫生、牙龈炎症、牙周袋深度、X线片等评估效果并调整方案。
一、基础治疗
1.口腔卫生维护
意义:良好的口腔卫生是牙龈萎缩治疗的基础。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需要保持每天至少早晚两次的正确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对于儿童,家长需协助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因为儿童口腔卫生状况不佳易导致牙龈炎症进而加重牙龈萎缩。成年人若有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加重牙龈萎缩,所以需要戒烟并保持口腔清洁。有病史的患者,如患有糖尿病,高血糖环境不利于牙龈组织的修复,更要注重口腔卫生以控制牙龈炎症进展。
具体方法:选择软毛牙刷,按照巴氏刷牙法的要求,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龈缘-牙面-邻面的顺序进行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同时,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间的食物残渣和菌斑。
2.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牙结石去除:牙结石是牙龈萎缩的重要刺激因素,需要定期进行超声波洗牙来去除。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洗牙的频率有所不同。一般健康人群可每6-12个月洗牙一次,但如果有牙龈炎症等情况,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洗牙。对于患有牙周炎等病史的患者,洗牙的频率可能需要根据病情由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洗牙过程中,通过超声波的高频振动将牙结石震碎并去除,可减轻牙龈的炎症,阻止牙龈萎缩进一步发展。
纠正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等修复体也会刺激牙龈导致萎缩。需要口腔科医生检查患者的修复体情况,对于不合适的修复体进行调整或重新制作。例如,老年人佩戴假牙时,若假牙边缘不贴合,会不断摩擦牙龈,导致牙龈萎缩,此时需要重新取模制作合适的假牙。
二、药物辅助治疗
1.局部药物应用
含漱剂:如氯己定含漱液,可抑制口腔内的菌斑生长。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一般不建议使用含漱剂,防止误吞;成年人若有牙龈炎症,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每天含漱2-3次,每次含漱10-30秒。含漱剂能减少口腔内的细菌数量,减轻牙龈的炎症反应,从而对牙龈萎缩的治疗起到辅助作用。
局部消炎药膏:一些含有碘甘油等成分的药膏可用于牙龈局部涂抹。将药膏涂抹在牙龈缘部位,能起到消炎、收敛的作用。对于有牙龈红肿、出血等炎症表现的患者,局部涂抹药膏可缓解炎症症状,有助于控制牙龈萎缩的进展。
三、手术治疗
1.牙龈瓣移植术
适用情况:对于牙龈萎缩较严重,牙龈组织缺损较多的患者可考虑此手术。不同年龄患者的手术适应证有所差异,儿童由于牙龈组织还在发育中,一般较少采用该手术;成年人若牙龈萎缩影响美观或功能,且有合适的供区牙龈组织,可考虑该手术。有牙周炎病史的患者,在病情控制稳定后可评估是否适合该手术。
手术原理:从患者口腔内其他部位取健康的牙龈瓣,移植到牙龈萎缩的部位,以覆盖暴露的牙根面,促进牙龈组织的修复和再生,阻止牙龈萎缩进一步发展。
2.引导组织再生术
作用机制:通过植入引导组织再生膜等材料,引导牙龈结缔组织细胞优先增殖,阻挡上皮细胞长入,从而促进牙周膜细胞等形成新的牙周组织,包括新的牙槽骨和牙龈组织,以改善牙龈萎缩状况。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该手术的效果会因患者自身的组织修复能力不同而有所差异。年轻人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可能效果相对较好;老年人组织修复能力较弱,效果可能相对受限。有牙周炎病史的患者,在手术前需要严格控制牙周炎症,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四、定期复查与随访
1.复查频率: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定期进行复查。一般牙龈萎缩治疗后,轻度病情的患者可每3-6个月复查一次,中重度病情的患者可能需要每1-3个月复查一次。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口腔处于不断发育阶段,复查频率可能相对更频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
2.复查内容:包括口腔卫生状况检查、牙龈炎症情况检查、牙周袋深度测量、X线片检查等。通过复查可以评估牙龈萎缩的治疗效果,及时发现是否有病情复发或进展的情况,并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例如,通过X线片可以观察牙槽骨的情况,判断牙龈萎缩是否与牙槽骨吸收相关以及牙槽骨的修复情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