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下淋巴结肿大坚硬无痛的病因包括感染性因素如口腔颌面部及头颈部其他部位的细菌感染、EB病毒和风疹病毒感染,肿瘤性因素如口腔颌面颈部及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淋巴瘤,其他因素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等,发现后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不同人群病因排查重点不同。
一、感染性因素
(一)细菌感染
1.口腔颌面部细菌感染
当口腔内发生龋齿、牙周炎等疾病时,细菌可经淋巴管蔓延至颌下淋巴结。例如,严重的牙周炎可导致牙龈组织炎症,细菌顺着淋巴管到达颌下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大坚硬无痛。在儿童中,若不注意口腔卫生,更容易发生龋齿等口腔疾病进而引发颌下淋巴结感染。对于有口腔不良生活习惯(如不爱刷牙等)的人群,发生细菌感染导致颌下淋巴结肿大坚硬无痛的风险相对较高。
扁桃体炎也可能波及颌下淋巴结,链球菌等细菌感染扁桃体后,可通过淋巴引流途径使颌下淋巴结受累。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生扁桃体炎,但儿童扁桃体相对较大,免疫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更易受细菌侵袭引发相关淋巴结病变。
2.头颈部其他部位细菌感染
耳部感染如中耳炎,细菌感染可经淋巴管传播至颌下淋巴结。例如,急性中耳炎时,炎症蔓延可导致颌下淋巴结反应性肿大坚硬。对于儿童来说,耳部结构相对特殊,咽鼓管短而宽,平卧位吃奶等情况易引发中耳炎,进而影响颌下淋巴结。
(二)病毒感染
1.EB病毒感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引起的,可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坚硬无痛的表现。该疾病在青少年群体中相对多见,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患者除了颌下淋巴结肿大外,还可能伴有发热、咽痛、肝脾肿大等表现。在青少年群体中,若有密切接触史,感染EB病毒的风险增加,容易出现相关淋巴结病变。
2.风疹病毒感染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也可导致颌下淋巴结肿大坚硬无痛。儿童感染风疹病毒较为常见,感染后一般症状较轻,但也可能出现淋巴结受累情况。风疹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在儿童聚集的场所,如学校等,容易造成传播。
二、肿瘤性因素
(一)恶性肿瘤转移
1.口腔颌面颈部恶性肿瘤转移
口腔癌(如舌癌、牙龈癌等)可转移至颌下淋巴结。舌癌的癌细胞可通过淋巴管转移到颌下淋巴结,随着肿瘤的发展,淋巴结逐渐肿大变硬。在中老年人群中,口腔癌的发生率相对有一定比例,若有口腔内长期不愈的溃疡、肿块等情况,需警惕肿瘤转移至颌下淋巴结。
鼻咽癌也常转移至颈部淋巴结,包括颌下淋巴结。鼻咽癌的癌细胞可经淋巴管转移到颈部淋巴结群,早期可能表现为颌下淋巴结肿大坚硬无痛。对于有鼻咽癌家族史或长期接触致癌物质(如EB病毒感染、长期吸烟等)的人群,发生鼻咽癌转移至颌下淋巴结的风险较高。
2.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
乳腺癌也可能转移至同侧颌下淋巴结,虽然相对少见,但在女性中需引起重视。乳腺癌细胞可通过淋巴循环途径转移到区域淋巴结,包括颌下淋巴结。对于有乳腺癌高危因素(如家族中有乳腺癌患者、未生育或晚生育等)的女性,应定期进行乳腺及淋巴结检查。
(二)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
1.恶性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均可累及颌下淋巴结,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坚硬。在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但在中青年人群中相对多见。恶性淋巴瘤的发病原因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病毒感染(如EB病毒等)、遗传因素等有关。对于有免疫功能低下情况(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的人群,患恶性淋巴瘤的风险增加,容易出现颌下淋巴结受累。
三、其他因素
(一)结缔组织病
1.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可出现淋巴结肿大,包括颌下淋巴结肿大坚硬无痛。该疾病好发于育龄女性,与遗传、雌激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患者除淋巴结表现外,还可能有面部红斑、口腔溃疡、关节痛等多系统受累表现。育龄女性若出现不明原因的颌下淋巴结肿大坚硬无痛,且伴有其他系统症状时,需考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可能。
2.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出现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会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坚硬无痛。该疾病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畸形等,若同时伴有淋巴结病变,需综合考虑病情。
当发现颌下淋巴结肿大坚硬无痛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血常规、淋巴结超声、病理活检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其病因的排查重点可能有所不同,需要医生全面评估后进行精准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