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可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分级,轻度昏迷GCS9-12分,意识模糊有部分反应;中度昏迷GCS6-8分,对刺激反应模糊;重度昏迷GCS3-5分,对刺激无反应且生命体征不稳定。按意识障碍程度还可分为浅昏迷(大部分意识丧失,对疼痛有反应,部分反射存在)、中昏迷(对刺激反应弱,部分反射减弱)、深昏迷(全身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不同年龄的昏迷表现及相关生活方式、病史等情况各有特点。
一、昏迷的分级及表现
(一)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分级
1.轻度昏迷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9-12分。患者表现为意识模糊,对周围环境有一定反应,但可能存在定向力障碍,比如不能准确说出自己的姓名、当前所在地点等。例如,能对简单的指令做出部分反应,如被问“捏你的手疼不疼”能做出相应表示,但不能完全遵循复杂指令。
年龄因素:儿童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与成人有差异,儿童1-4岁的GCS评分中,睁眼反应:正常睁眼4分,呼唤睁眼3分,刺痛睁眼2分,无睁眼1分;言语反应:定向正常5分,错乱4分,不适当词句3分,无言语2分,无反应1分;运动反应:遵嘱活动6分,定位反应5分,逃避反应4分,刺痛屈曲3分,刺痛过伸2分,无反应1分。对于儿童轻度昏迷可能对应GCS评分在某个合适区间,需结合具体年龄判断其意识及反应情况。生活方式方面,若儿童有头部外伤等情况易导致昏迷,需密切关注其受伤史等。
2.中度昏迷
GCS评分6-8分。患者表现为对周围事物及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有躲避等痛苦表现,但动作较模糊。例如,疼痛刺激时肢体有屈曲等异常运动,但不能准确定位疼痛刺激部位。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儿童中度昏迷表现略有不同,幼儿可能在疼痛刺激下出现肢体不规则运动,新生儿中度昏迷时可能对刺激反应更弱,表现为肢体活动减少等。生活方式上,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先天性脑部发育异常者,发生中度昏迷时需更谨慎评估其基础病情。病史方面,若有既往脑部疾病史,此次昏迷情况需结合既往病史综合判断。
3.重度昏迷
GCS评分3-5分。患者表现为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瞳孔散大固定,生理反射消失,如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等均消失,肌肉松弛,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可能出现不稳定情况。
年龄因素:新生儿重度昏迷时,生命体征不稳定更为突出,可能出现呼吸不规则等情况。儿童重度昏迷需特别关注其脑部损伤程度及全身脏器功能情况,因为儿童各脏器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昏迷时更易出现多脏器功能紊乱。生活方式上,若儿童有严重的头部外伤、溺水等情况导致重度昏迷,要紧急采取救治措施。病史方面,若有严重的脑部疾病家族史等,在评估重度昏迷时需考虑遗传等因素对病情的影响。
(二)按意识障碍程度的其他表现分类
1.浅昏迷
患者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如压迫眶上神经)可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射等可存在。例如,当用棉签轻触患者角膜时,可看到眼球转动等角膜反射存在的表现。
年龄因素:婴幼儿浅昏迷时,由于神经系统发育特点,其对疼痛刺激的反应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可能表现为肢体的屈曲反应等。对于儿童浅昏迷,要注意观察其各生理反射是否正常,因为儿童的生理反射发育情况会影响对昏迷程度的判断。生活方式上,若儿童是因为发热等感染性疾病导致浅昏迷,需关注其体温变化及感染控制情况。病史方面,若儿童有癫痫病史,此次浅昏迷需考虑癫痫发作后可能出现的意识状态。
2.中昏迷
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于剧烈刺激可出现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
年龄因素:学龄儿童中昏迷时,其身体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需更细致监测,与成人相比,儿童的代谢等情况不同,在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方面需采取更适合儿童的措施。生活方式上,若儿童有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脑部病变进而出现中昏迷,要从生活方式角度反思并调整。病史方面,若儿童有脑部肿瘤等病史,中昏迷情况需结合肿瘤相关情况评估。
3.深昏迷
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例如,角膜反射、咽反射、咳嗽反射等均不存在,呼吸不规则,血压可能出现波动等。
年龄因素:新生儿深昏迷时,由于其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发育极不完善,深昏迷状态下生命支持难度更大。儿童深昏迷需格外关注各脏器功能的支持与保护,因为儿童的脏器储备功能较成人差。生活方式上,若儿童是因为严重的中毒事件导致深昏迷,要尽快明确中毒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病史方面,若儿童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深昏迷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病情的影响及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