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心监护是通过监测胎儿心率及子宫收缩情况评估胎儿宫内健康状态的关键检查,其核心检查内容包括胎儿心率(基础心率范围、胎心变异、加速与减速类型)和子宫收缩(强度与频率)的监测;适应证涵盖高危妊娠、孕周≥32周及出现异常症状的孕妇,临床意义在于早期发现胎儿窘迫、指导分娩决策和评估胎盘功能;针对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生长受限、孕妇肥胖或前置胎盘等特殊人群需注意相应监护事项;其存在假阳性率高、短暂性异常等局限性,需结合生物物理评分、脐动脉血流监测、羊水量测定等补充检查综合判断;孕妇与家属需做好监护前准备、监护中配合及监护后沟通,以保障胎儿健康。
一、胎心监护的核心检查内容
胎心监护(Cardiotocography,CTG)是通过监测胎儿心率(FHR)及子宫收缩(UT)情况,评估胎儿宫内健康状态的关键检查手段。其核心检查内容包括以下两大方面:
1.胎儿心率(FHR)的动态监测
基础心率范围:正常胎儿基础心率在110~160次/分钟之间,低于110次/分钟或高于160次/分钟持续10分钟以上需警惕。
胎心变异:正常变异幅度为5~25次/分钟,变异减少(<5次/分钟)或消失可能提示胎儿缺氧或中枢神经系统受损。
加速与减速:
加速:FHR短暂升高(≥15次/分钟,持续≥15秒)反映胎儿储备能力良好。
减速:需区分类型——
早期减速:与宫缩同步,波形呈V型,通常因胎头受压引起,多属良性。
变异减速:波形呈W型,与宫缩无固定关系,多因脐带受压所致,需密切观察。
晚期减速:延迟于宫缩高峰后出现,波形呈U型,提示胎盘功能不全或胎儿缺氧,需立即干预。
2.子宫收缩(UT)的强度与频率
宫缩频率:正常妊娠晚期宫缩频率为每10分钟≤5次,持续30~90秒。
宫缩强度: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宫缩压力(单位:mmHg),正常宫缩压力峰值约50~80mmHg,过度强烈宫缩(>80mmHg)可能导致胎儿血流灌注减少。
二、胎心监护的适应证与临床意义
1.适应证:
高危妊娠:如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胎儿生长受限、羊水过少等。
孕周≥32周:常规产检中每1~2周进行一次,孕周≥37周建议每周一次。
异常症状:如胎动减少、阴道流血、腹痛等需及时行胎心监护。
2.临床意义:
早期发现胎儿窘迫:通过FHR变异、减速类型等指标,可提前6~12小时预警胎儿缺氧。
指导分娩决策:若监护显示重度变异减速或晚期减速,需考虑紧急剖宫产终止妊娠。
评估胎盘功能:结合生物物理评分(BPP),可综合判断胎儿宫内安危。
三、特殊人群的胎心监护注意事项
1.多胎妊娠:
需分别监测每个胎儿的心率,避免信号混淆。
双胎妊娠中,单羊膜囊双胎因脐带缠绕风险高,建议从孕28周起每周监护2次。
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此类孕妇胎儿宫内缺氧风险增加,建议从孕28周起加强监护频率。
若出现血压急剧升高或蛋白尿加重,需立即行胎心监护评估胎儿状况。
3.胎儿生长受限(FGR):
FGR胎儿对缺氧耐受性差,需从孕32周起每周监护2次,必要时行脐动脉血流监测。
若监护显示持续性晚期减速,需考虑提前终止妊娠。
4.孕妇肥胖或前置胎盘:
肥胖孕妇因腹壁脂肪厚,可能影响信号采集,需选择灵敏度更高的监护设备。
前置胎盘孕妇若出现无痛性阴道流血,需立即行胎心监护并评估是否需急诊剖宫产。
四、胎心监护的局限性及补充检查
1.局限性:
假阳性率高:约30%~50%的异常监护结果最终证实胎儿正常,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短暂性异常:如胎儿睡眠期可能出现基础心率偏低或变异减少,需延长监护时间至40分钟以上。
2.补充检查:
生物物理评分(BPP):包括胎儿呼吸运动、胎动、肌张力及羊水量评估,总分10分,≤6分提示胎儿窘迫。
脐动脉血流监测:通过多普勒超声测量S/D比值,正常晚期妊娠S/D<3.0,>3.5提示胎盘阻力增加。
羊水量测定:羊水过少(最大垂直暗区<2cm)是胎儿缺氧的重要危险因素,需结合胎心监护综合判断。
五、孕妇与家属的配合要点
1.监护前准备:
监护前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安静状态。
进食后1小时进行监护,可减少假性变异减少的发生。
2.监护中配合:
若胎儿处于睡眠期,可通过轻拍腹部或进食唤醒胎儿。
监护过程中若出现胎动剧烈或腹痛,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3.监护后沟通:
监护结果需由专业医师解读,避免自行判断导致焦虑。
若监护结果异常,需配合进一步检查(如BPP、脐动脉血流)或住院观察。
通过以上全面、科学的胎心监护内容,孕妇与家属可充分了解检查意义,积极配合临床工作,共同保障胎儿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