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症状多样,分为部分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部分性发作包括单纯部分性发作(运动、感觉、自主神经、精神性发作)和复杂部分性发作(由单纯部分性发作发展而来伴意识障碍及自动症);全面性发作有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儿童婴儿期表现不典型)、失神发作(多见于儿童少年期,有特征性脑电图表现)、肌阵挛发作(儿童期相对常见)、阵挛性发作(仅见于婴幼儿)、强直性发作(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失张力发作(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儿童期常见)。
一、部分性发作
1.单纯部分性发作
运动性发作:多表现为身体某一局部的不自主抽动,常见于一侧眼睑、口角、手指或足趾等部位,持续数秒至数十秒。例如,患儿可能出现一侧手部的抽动,然后逐渐扩展到同侧的上肢甚至半身,这是由于大脑皮质运动区的局部异常放电引起,不同年龄的患儿都可能发生,但儿童时期相对更常见,因为儿童大脑皮质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出现局部异常放电。
感觉性发作:可表现为躯体感觉或特殊感觉异常。躯体感觉异常如肢体的麻木感、针刺感等;特殊感觉异常包括视觉症状(如闪光、黑矇等)、听觉症状(如耳鸣等)、嗅觉症状(如闻到不存在的气味)、味觉症状(如口中有异味)等。成人和儿童均可出现此类发作,但儿童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可能在描述感觉异常时相对困难,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行为表现来判断。
自主神经性发作:可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如面色苍白或潮红、多汗、瞳孔散大、呕吐、腹痛等。在儿童中,自主神经性发作可能更容易被忽视,因为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腹部的不适等症状,需要医生结合其他伴随表现进行诊断。
精神性发作:表现为各种精神症状和认知障碍,如记忆障碍(似曾相识或从未相识感)、情感异常(恐惧、愤怒等)、错觉(视物变大或变小、听声变强或变弱等)、复杂幻觉等。成人和儿童都可能发生,但儿童的精神性发作在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发育阶段和认知水平,因为儿童的认知发育尚未成熟,可能与成人的表现有所不同。
2.复杂部分性发作
常由单纯部分性发作发展而来,伴有意识障碍。发作时患儿可能出现无目的的动作,如摸索、擦脸、拍手、解衣扣、游走等,称为自动症。儿童患者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自动症的表现可能更为明显和多样化,且不同年龄的儿童自动症的表现也有所差异,年幼儿童可能更多表现为简单的重复动作,年长儿童可能出现相对复杂的无目的行为。
二、全面性发作
1.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
是临床最常见的发作类型之一。发作时突然意识丧失,全身骨骼肌强直性收缩,持续数秒后转为阵挛期,阵挛期后有较长的昏迷期。在儿童中,婴儿期可能表现为点头、弯腰、双臂前举等不典型的强直-阵挛发作。发作时由于全身肌肉的强烈收缩,可能导致患儿受伤,如跌倒受伤等,因此需要在发作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不同年龄的儿童发作表现可能略有不同,新生儿期的癫痫发作可能更不典型,需要专业医生仔细鉴别。
2.失神发作
多见于儿童和少年期,青春期前停止发作。典型表现为突然发生和突然终止的意识丧失,正在进行的活动中断,两眼凝视,呼之不应,可伴有简单的自动性动作,如擦鼻、咀嚼等,发作持续数秒,发作后立即清醒,对发作无记忆。儿童失神发作具有特征性的脑电图表现,即双侧对称、同步的3Hz棘-慢综合波。由于儿童正处于学习和发育阶段,失神发作可能会影响其学习注意力和认知功能,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3.肌阵挛发作
表现为快速、短暂、触电样肌肉收缩,可累及全身肌肉,也可局限于某一部位或肌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期相对常见。发作时可能导致患儿突然跌倒或手中物品掉落等情况,需要注意预防受伤。肌阵挛发作的脑电图表现多样,不同类型的肌阵挛发作脑电图特征不同,诊断时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脑电图等检查综合判断。
4.阵挛性发作
仅见于婴幼儿,表现为全身重复性阵挛性抽搐。发作时意识多清楚,与强直-阵挛发作相比,无强直期。由于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阵挛性发作的表现可能与成人不同,且需要与其他类似的发作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5.强直性发作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表现为全身或部分肌肉强烈的强直性收缩,使肢体固定于某种紧张的姿势,如头眼偏斜、双上肢屈曲或伸直等。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为数秒至数十秒。儿童强直性发作可能与脑部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诊断时需要结合详细的病史、神经系统检查和脑电图等检查。
6.失张力发作
表现为部分或全身肌肉张力突然丧失,导致不能维持原有的姿势,出现跌倒、低头、肢体下垂等表现。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期较为常见。失张力发作可能导致患儿频繁跌倒受伤,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护,同时在诊断时需要与其他导致跌倒的疾病进行区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