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癌是头颈部恶性肿瘤好发于长期大量吸烟饮酒、有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处于污染环境及有家族遗传易感性人群局部有咽部不适、咽痛、扁桃体肿大或肿块等症状全身有消瘦等表现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诊断可采用手术、放射、化疗治疗预后与分期等相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关键可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HPV感染、定期体检预防。
一、定义与基本概况
扁桃体癌是发生在扁桃体部位的恶性肿瘤,属于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一种。其好发人群一般与多种因素相关,比如长期大量吸烟、饮酒的人群,这类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患病风险;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也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不同性别均可能发病,但具体的发病比例可能因研究人群等因素有所差异。
二、病因
1.吸烟饮酒:烟草燃烧产生的多种致癌物质以及长期大量饮酒对口腔、咽喉部黏膜的刺激,会破坏局部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逐渐引发细胞癌变,长期吸烟史超过20年、每天吸烟量较多的人群以及长期大量饮酒者(每日酒精摄入量超过一定量,如男性超过60克,女性超过40克持续多年)患扁桃体癌的几率明显高于常人。
2.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扁桃体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尤其是HPV-16型等亚型感染,会导致扁桃体上皮细胞的基因发生改变,使得细胞异常增殖,进而发展为癌。
3.环境因素:长期处于污染严重的环境中,接触工业废气、化学毒物等,也可能增加患扁桃体癌的风险,比如在一些化工园区周边生活或工作的人群,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患病风险会升高。
4.遗传因素:虽然不是所有扁桃体癌都与遗传直接相关,但部分有家族遗传易感性的人群,其体内可能存在一些与癌症发生相关的基因突变,使得他们比一般人群更容易患上扁桃体癌,不过遗传因素通常是与其他环境等因素共同起作用。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咽部不适:患者常感觉咽部有异物感,吞咽时可能会有梗阻感,这种不适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开始时可能较轻,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会越来越明显。
咽痛:早期可能为轻微的咽痛,之后疼痛会逐渐加重,疼痛可向耳部放射,影响患者的进食和日常生活,尤其在吞咽时疼痛加剧较为明显。
扁桃体肿大或肿块:可见一侧扁桃体明显肿大,表面可能不光滑,有溃疡、新生物等情况,与另一侧扁桃体对比差异明显。
2.全身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消瘦、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这是因为肿瘤消耗身体能量以及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等多种因素导致。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间接喉镜或直接喉镜检查扁桃体部位,观察扁桃体的形态、大小、表面情况等,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病变。
2.影像学检查
颈部超声:可以了解扁桃体区及其周围颈部淋巴结的情况,查看是否有淋巴结肿大等异常,有助于判断肿瘤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CT检查:能清晰显示扁桃体部位肿瘤的大小、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如咽旁间隙、颈部大血管等的关系,对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MRI检查:对于软组织的分辨力比CT更高,在评估肿瘤侵犯范围,尤其是对周围神经、血管等的侵犯情况方面更具优势。
3.病理活检:是确诊扁桃体癌的金标准,通过取扁桃体病变部位的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确定是否为癌细胞以及癌细胞的类型等。
五、治疗
1.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选择扁桃体切除术等手术方式,对于早期局限的扁桃体癌,手术切除有可能达到根治的效果。
2.放射治疗:包括术前放疗、术后放疗等,对于不适宜手术或手术切缘有残留等情况的患者,放射治疗可以杀死肿瘤细胞,控制肿瘤的生长。
3.化疗:多用于晚期扁桃体癌的综合治疗,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手术、放疗联合应用,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六、预后
扁桃体癌的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如肿瘤的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治疗是否及时有效等。早期扁桃体癌患者如果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预后相对较好,5年生存率可能较高;而晚期患者预后则相对较差。总体来说,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扁桃体癌预后的关键。
七、预防措施
1.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减少烟草和酒精对咽喉部的刺激,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应控制在男性25克以下,女性15克以下;尽量避免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做好防护措施。
2.预防HPV感染:对于有性生活的人群,可以通过接种HPV疫苗来预防高危型HPV感染,从而降低因HPV感染导致扁桃体癌等相关肿瘤的发病风险,同时注意性生活卫生等。
3.定期体检:尤其是有扁桃体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长期吸烟饮酒者、有HPV感染史者等,应定期进行咽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早期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