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可由口腔局部因素如菌斑牙石堆积、龋齿、牙周炎、口腔黏膜病、不良修复体引起,也可由全身系统性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中的胃炎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便秘,呼吸系统疾病中的鼻窦炎、支气管扩张,糖尿病,其他疾病中的肝病、肾病导致,还与饮食因素如食用刺激性食物、长期吸烟、过量饮酒,药物因素、内分泌因素有关。
菌斑、牙石堆积:口腔内食物残渣、细菌等会形成菌斑,若未及时清除,逐渐矿化形成牙石,它们会持续刺激牙龈,引发炎症,产生异味。例如,长期不认真刷牙、漱口的人群,菌斑牙石堆积情况往往较严重,口臭发生率相对较高。儿童若口腔卫生不良,也易因菌斑牙石导致口臭,因为儿童可能存在刷牙不彻底等情况。
龋齿:龋洞内容易残留食物碎屑,细菌在其中发酵分解,产生难闻气味。青少年由于喜欢吃甜食且口腔清洁相对不细致,患龋齿的几率较高,若龋齿未得到及时治疗,口臭问题可能较为明显。
牙周炎:牙周炎患者牙周袋内有大量细菌滋生,细菌产生的毒素等会破坏牙周组织,同时产生异味物质。成年人中牙周炎患病率较高,而一些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由于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更易患牙周炎,进而引发口臭。
口腔黏膜病:如口腔溃疡,溃疡面会有炎症反应,细菌繁殖,产生异味。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口腔溃疡,儿童可能因饮食、创伤等因素引发,成年人则可能与压力、维生素缺乏等有关,口腔溃疡导致的口臭也较为常见。
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与口腔组织贴合不紧密,容易积存食物残渣,滋生细菌,从而产生口臭。中老年人佩戴假牙的情况较多,若假牙清洁不当,就容易出现口臭问题。
全身系统性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胃溃疡:胃肠道消化功能紊乱,食物在胃内排空延迟,发酵产生异味,可通过食管反流至口腔,引起口臭。成年人中患胃炎、胃溃疡的比例不少,一些生活不规律、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易患病,进而出现口臭。儿童若有不良饮食习惯,也可能影响胃肠功能,导致口臭,但相对成年人几率较低。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可在胃内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等有异味的物质,引发口臭。成年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家庭共餐等生活方式容易导致传播,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较易出现口臭症状。
便秘:粪便长时间堆积在肠道内,产生的异味物质可能被吸收进入血液,再通过呼吸排出,导致口臭。各年龄段都可能出现便秘,老年人胃肠蠕动功能减退,更易发生便秘从而引发口臭;儿童若饮食中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等也可能出现便秘相关口臭。
呼吸系统疾病
鼻窦炎:鼻窦内的分泌物潴留,细菌滋生,产生的异味可通过后鼻孔倒流至口腔,引起口臭。成年人鼻窦炎患者中部分会伴有口臭,儿童鼻窦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也可能出现口臭情况。
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部位容易感染,产生脓性分泌物,有异味,可导致口臭。多见于成年人,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的人群易患支气管扩张。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体内酮体生成增多,可出现酮症酸中毒,呼出的气体有丙酮味,表现为口臭。糖尿病患者中老年人居多,若血糖长期控制不理想,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儿童糖尿病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病也需关注口臭等相关表现。
其他疾病
肝病:严重肝病患者肝功能受损,解毒功能下降,体内有毒物质不能正常代谢,可出现肝臭味,这是一种特殊的口臭。成年人肝病患者中部分会有此表现,如肝硬化等患者。
肾病:肾功能不全时,体内尿素等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可通过口腔呼出,产生尿臭味口臭。中老年人慢性肾病患病率逐渐上升,这类人群需注意口臭可能是肾病的一个表现。
其他因素
饮食因素
食用刺激性食物:大量食用洋葱、大蒜、韭菜等具有特殊气味的食物后,其中的某些成分会经过血液循环到达肺部,通过呼吸排出,导致口臭。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因食用此类食物出现短暂口臭,儿童若偶尔食用过多这类食物也可能有口臭表现,但一般停止食用后可逐渐缓解。
长期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残留在口腔中,且吸烟会影响口腔的正常菌群和唾液分泌,使口腔自洁能力下降,导致口臭。成年人吸烟人群较多,长期吸烟不仅会引发口腔问题导致口臭,还会对全身健康造成多种危害。
过量饮酒:酒精会使口腔黏膜干燥,有利于细菌繁殖,同时酒精本身的气味也会影响口腔气味,导致口臭。成年人过量饮酒者易出现这种情况,儿童则应绝对避免饮酒。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服用后可能会引起口干,从而导致口腔内细菌滋生产生口臭。例如一些抗组胺药、降压药等,不同年龄服用相应药物时需注意观察是否有口臭等药物不良反应,儿童用药更需谨慎,因为儿童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和表现可能与成人不同。
内分泌因素:如女性生理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口腔环境,导致口臭。青春期女性生理期时需注意口腔卫生,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口臭情况;孕妇在孕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也可能出现口臭,这是正常的生理变化相关情况,但也需注意口腔清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