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的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即强调不同人群正确口腔卫生维护、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洗牙和刮治,药物辅助治疗是对有牙龈炎症者在医生指导下用含漱液但不能替代基础治疗,手术治疗有牙龈移植术和膜龈手术且不同年龄人群有不同考量,还有针对病因如正畸力和创伤性咬合引起牙龈萎缩的治疗,以及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牙龈萎缩有各自特殊情况需特殊考虑。
一、基础治疗
1.口腔卫生维护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应强调每日正确刷牙。一般推荐使用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每天至少刷牙2次。对于有牙龈萎缩的患者,良好的口腔卫生能去除牙菌斑、软垢等局部刺激因素,减缓牙龈萎缩的进展。例如,儿童由于口腔清洁能力较弱,家长应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老年人可能因手部灵活性下降等原因,可选择合适的电动牙刷等辅助工具来保证口腔清洁效果。
使用牙线或间隙刷也是重要的口腔清洁措施。牙线可以清除牙齿邻面的菌斑和食物残渣,对于存在牙龈退缩导致牙间隙增大的患者尤为重要。不同年龄人群使用牙线的方式可能不同,儿童需要在家长协助下正确使用牙线,避免损伤牙龈;成年人可自行掌握合适的力度和方法使用牙线或间隙刷。
2.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洗牙:通过超声洗牙等方法去除龈上牙石,对于有牙龈萎缩的患者,定期洗牙(一般每6-12个月一次)可以减少牙石对牙龈的持续刺激。牙石的长期存在会引发牙龈炎症,加重牙龈萎缩。不同口腔健康状况的人群洗牙频率可能有所调整,例如本身牙龈炎症较重、牙龈萎缩进展较快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洗牙,但需考虑其牙齿敏感等情况。
刮治:对于存在龈下牙石的情况,需要进行龈下刮治,去除龈下的菌斑、牙石等刺激物,创造利于牙龈恢复的局部环境。不同年龄人群在刮治后的反应可能不同,儿童进行龈下刮治时需特别注意安抚,避免其产生恐惧心理;老年人可能因基础疾病等因素,在刮治前需评估全身状况,确保能耐受操作。
二、药物辅助治疗
对于有牙龈炎症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具有抗菌作用的含漱液,如氯己定含漱液等。但需注意,含漱液的使用应根据患者年龄等情况合理选择。儿童一般不建议使用含醇类的含漱液,以免误咽;老年人使用含漱液时要注意防止呛咳等情况。含漱液主要是辅助控制口腔内的细菌,不能替代基础的口腔清洁和局部刺激因素的去除。
三、手术治疗
1.牙龈移植术
当牙龈萎缩较严重,影响美观或功能时,可考虑牙龈移植术。该手术适用于不同年龄的患者,但儿童进行牙龈移植术需谨慎评估,要考虑其生长发育对手术效果的影响;老年人则需评估全身健康状况,如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可能影响手术的愈合和患者的耐受。手术是将健康的牙龈组织移植到萎缩的部位,以覆盖暴露的牙根面,减少牙根的敏感等问题。
2.膜龈手术
膜龈手术包括多种术式,如游离龈移植术、结缔组织移植术等。游离龈移植术是取口腔内其他部位的游离牙龈组织移植到萎缩区;结缔组织移植术则是取牙周膜结缔组织移植。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手术的操作难度和术后恢复情况有所不同。儿童术后要注意口腔卫生的维护,避免手术部位受到污染;老年人术后要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因为其愈合能力相对较弱,同时要控制基础疾病,以促进伤口良好愈合。
四、针对病因的治疗
1.正畸力引起牙龈萎缩的情况
如果是正畸治疗过程中出现牙龈萎缩,正畸医生需要调整正畸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同年龄的正畸患者,在调整正畸力时要考虑其生长潜力(儿童)或牙槽骨的稳定情况(成年人、老年人)。例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正畸力的调整要兼顾牙齿移动和牙槽骨的生长;老年人牙槽骨改建能力差,正畸力的调整需更加谨慎,避免过度移动牙齿导致牙龈萎缩进一步加重。
2.创伤性咬合引起牙龈萎缩的情况
对于存在创伤性咬合导致牙龈萎缩的患者,需要进行咬合调整。根据患者年龄的不同,咬合调整的方式和力度有所差异。儿童的咬合调整要考虑乳牙和恒牙的替换情况;老年人则要评估其牙齿的磨耗等情况,通过调磨过高的牙尖等方式,消除创伤性咬合对牙龈的刺激,从而有利于牙龈萎缩的改善。
五、特殊人群的特殊考虑
1.儿童牙龈萎缩
儿童牙龈萎缩可能与不良口腔习惯(如咬唇、舔牙等)、乳牙滞留、萌出异常等因素有关。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口腔情况,及时纠正不良口腔习惯。对于因乳牙滞留导致的牙龈萎缩,要尽早拔除滞留乳牙,为恒牙萌出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儿童牙龈萎缩后,要加强口腔卫生指导,确保其口腔清洁到位,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观察牙龈萎缩的进展情况。
2.老年人牙龈萎缩
老年人牙龈萎缩多与增龄性变化、长期的口腔局部刺激(如长期吸烟、口腔卫生维护不佳等)、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有关。老年人要积极控制全身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因为高血糖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愈合能力。在口腔治疗方面,要更加注重操作的轻柔,术后加强护理,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鼓励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保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