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口腔溃疡的病因包括局部因素(创伤性、感染性)和全身因素(免疫系统异常、营养缺乏、内分泌因素);临床表现为口腔反复出现溃疡、疼痛等;相关检查有实验室检查和口腔专科检查;治疗包括局部和全身治疗;预防需保持口腔卫生、调整饮食、避免创伤、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及特殊人群注意相关事项。
一、病因分析
(一)局部因素
1.创伤性因素
口腔内存在残根、残冠,其锐利边缘长期摩擦口腔黏膜,可导致口腔溃疡反复发生。例如,有患者因牙齿矫正后,牙套钢丝位置不合适,持续摩擦口腔黏膜,从而常年出现口腔溃疡。
不良的刷牙习惯,如刷牙时用力过猛,损伤口腔黏膜,也可能引发口腔溃疡,这种情况在一些刷牙方法不正确且未及时纠正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2.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是常见原因之一,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在体内的单纯疱疹病毒被激活,就会引起口腔黏膜的炎症反应,导致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研究表明,约有20%-30%的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有关。
细菌感染也可能参与其中,例如口腔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口腔溃疡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关联,但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二)全身因素
1.免疫系统异常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白塞病,其典型表现之一就是反复发生的口腔溃疡。白塞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血管等组织,导致口腔、眼部、生殖器等多个部位出现溃疡等病变。据统计,白塞病患者中口腔溃疡的发生率可高达98%以上。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由于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从而更容易发生口腔溃疡,且溃疡往往不易愈合,反复发作。
2.营养缺乏
缺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族(如维生素B、叶酸等)和维生素C时,容易引发口腔溃疡。维生素B参与体内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缺乏时会影响黏膜的正常代谢;叶酸缺乏会导致细胞分裂速度减慢等,进而影响口腔黏膜的修复。例如,长期素食且不注意补充其他富含维生素食物的人群,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相关的口腔溃疡。
缺乏微量元素,如锌、铁等。锌是人体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参与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缺乏锌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分裂和修复;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缺铁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口腔溃疡的发生风险。
3.内分泌因素
女性在月经周期前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可能会诱发口腔溃疡。研究发现,女性月经前期雌激素水平降低,孕激素水平相对升高,这种激素变化可能影响口腔黏膜的代谢,导致口腔溃疡的发生。另外,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也容易出现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的情况。
一些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且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滋生,同时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会影响口腔黏膜的血液供应,使得口腔溃疡不易愈合,容易反复发生。
二、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
(一)临床表现
常年口腔溃疡的患者,口腔内可反复出现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溃疡表面覆盖有黄色假膜,周围黏膜充血红肿,患者通常会感到疼痛明显,尤其是在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或接触溃疡面时,疼痛加剧。溃疡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每隔几周就发作一次,每次持续1-2周甚至更长时间。
(二)相关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如果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提示存在感染;血红蛋白降低则可能提示贫血,而贫血可能与口腔溃疡的发生有关。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维生素B族、维生素C、锌、铁等的水平,判断是否存在营养缺乏的情况。例如,维生素B水平低于正常范围,提示可能存在该维生素缺乏相关的口腔溃疡。
自身抗体检测,对于怀疑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口腔溃疡,如白塞病,需要进行自身抗体检测,如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等,若检测结果异常,有助于辅助诊断。
2.口腔专科检查
医生会仔细检查口腔内的情况,观察溃疡的部位、大小、形态、数目等,同时检查口腔内是否存在残根、残冠等创伤性因素,以及是否有感染病灶等。通过口腔专科检查,可以初步判断口腔溃疡是由局部因素还是全身因素引起的。
三、治疗与预防
(一)治疗
1.局部治疗
可使用局部药物来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例如,使用含漱剂,如氯己定含漱液,具有抗菌作用,能减少口腔内的细菌感染,从而促进溃疡愈合;复方硼砂含漱液也可以起到清洁口腔、杀菌消炎的作用。
局部涂抹药物,如口腔溃疡散、冰硼散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还可以使用利多卡因凝胶等局部止痛药物,暂时缓解疼痛症状。
2.全身治疗
如果是由营养缺乏引起的口腔溃疡,需要补充相应的营养物质。如缺乏维生素B时补充维生素B片;缺乏叶酸时补充叶酸制剂;缺锌时补充葡萄糖酸锌等。
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口腔溃疡,如白塞病,可能需要使用免疫调节药物进行治疗,但具体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等由医生综合判断,例如可能会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但要注意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口腔溃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对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调整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同时采取措施提高机体免疫力,如适当运动、合理饮食等。
(二)预防
1.保持口腔卫生
每天早晚正确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选择软毛牙刷,避免损伤口腔黏膜。饭后及时漱口,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例如,使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都有助于保持口腔清洁。
2.调整饮食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橙子、苹果、菠菜、西兰花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等;适当摄入肉类、蛋类、豆类等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食物。避免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及过烫的食物,这些食物容易损伤口腔黏膜,诱发口腔溃疡。
3.避免创伤
及时处理口腔内的残根、残冠等,避免其损伤口腔黏膜。矫正牙齿时选择合适的牙套,避免牙套钢丝等对口腔黏膜造成摩擦。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成年人每天需要7-8小时的睡眠时间。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因为精神因素也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增加口腔溃疡的发生风险。
5.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口腔溃疡可能与维生素缺乏、口腔卫生不佳等有关。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监督儿童正确刷牙。在饮食上要保证儿童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偏食。如果儿童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且情况较严重,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全身性疾病的可能。
女性:月经周期前后的女性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关注自身激素变化对口腔的影响。更年期女性除了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外,还可以适当补充雌激素相关的营养物质,但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滥用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容易出现营养缺乏、免疫力下降等情况,要特别注意均衡饮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全身健康检查。如果患有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要积极控制病情,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以降低口腔溃疡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