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中耳炎有局部症状如耳痛、听力下降、耳流脓、发热以及其他症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症状
1.耳痛
婴幼儿往往表现为哭闹、烦躁不安,因为无法用语言表达,会通过频繁抓耳、摇头来体现耳部不适。儿童可能会诉说耳内疼痛,尤其在吞咽、咳嗽时疼痛可能加重。急性中耳炎初期耳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抽痛,慢性中耳炎耳痛症状相对不典型,可能为隐痛等。
2.听力下降
小儿可能对周围声音反应迟钝,比如叫名字时没有像往常那样及时回应。检查可发现听力测试结果异常,这是因为中耳腔内有积液或炎症影响了声音的传导。
3.耳流脓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后会出现耳流脓现象,初期脓液可能较稀薄,之后可变为脓性。慢性中耳炎也常有耳流脓情况,脓液性状可因病情不同而有所差异,如黏液性、黏脓性等
4.发热
急性中耳炎患儿常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8-40℃,婴幼儿体温波动较大,可能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这是由于炎症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
5.其他症状
可伴有食欲减退、乏力、精神萎靡等全身不适表现,婴幼儿还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是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和生理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炎症容易引发全身反应。
二.治疗
1.药物治疗
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需使用抗生素。常用的有阿奇霉素、甲硝唑等抗生素,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口服或静脉给药途径。抗生素的选择要依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以确保有效抗感染。如急性中耳炎伴有严重耳痛、发热等症状时,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起到抗炎、消肿的作用。
2.手术治疗
鼓膜切开术适用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膨出明显;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发作、分泌性中耳炎长期不愈的患儿,可考虑行鼓膜置管术,通过在鼓膜上放置通气管,改善中耳通气引流,促进中耳炎症消退和听力恢复。乳突切开术适用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出现并发症,如乳突炎且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行乳突切开术,清除乳突内的炎性病变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