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引起原因包括内分泌因素(雌激素水平过高)、炎症因素(长期妇科炎症刺激)及其他因素(年龄、肥胖高血压等);处理办法有无症状者定期随访,有症状者手术治疗(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根治性手术)和药物治疗(不能耐受或不愿手术者用孕激素等);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育龄期女性有生育计划要及时就医评估,绝经后女性要重视恶变定期检查,有基础疾病人群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一、子宫内膜息肉的引起原因
(一)内分泌因素
雌激素水平过高是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雌激素可促进子宫内膜增生,长期高水平雌激素刺激可能导致局部内膜过度生长形成息肉。例如,在围绝经期激素波动、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药物等情况,都可能使体内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增加子宫内膜息肉发生风险。对于育龄期女性,若存在内分泌紊乱导致雌激素水平失衡,也易引发子宫内膜息肉。
(二)炎症因素
长期的妇科炎症刺激,如阴道炎、宫颈炎蔓延至子宫内膜,慢性炎症持续刺激子宫内膜,可引起内膜间质过度增生,同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进而促使息肉形成。比如有多次流产史、宫腔操作史的女性,容易引发宫腔内感染,增加子宫内膜息肉发生几率。
(三)其他因素
年龄也是一个相关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有所升高。另外,肥胖、高血压等疾病也可能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肥胖女性体内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可能影响激素代谢,进而影响子宫内膜状态。
二、子宫内膜息肉的处理办法
(一)无症状的子宫内膜息肉
对于体积较小且无症状的子宫内膜息肉,尤其是绝经后无恶变高危因素的患者,可以定期进行随访观察,一般建议每6-12个月进行超声检查等评估息肉变化情况。因为部分较小的息肉可能会自行消退。
(二)有症状的子宫内膜息肉
1.手术治疗
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这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主要手术方式。通过宫腔镜可以直接观察到息肉的位置、大小等情况,然后用手术器械将息肉切除。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有异常子宫出血、影响生育等有症状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对于育龄期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切除息肉后有助于改善生育状况。对于绝经后女性,若息肉较大或有恶变倾向等情况也可考虑此手术。
根治性手术:对于年龄较大、无生育需求、合并其他妇科疾病需行子宫切除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可考虑行子宫切除术,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一般是在其他更保守治疗无效或有严重恶变等情况时才会考虑。
2.药物治疗
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意手术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孕激素等药物治疗。孕激素可以对抗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刺激,使子宫内膜萎缩,部分患者用药后息肉可能缩小或消失。但药物治疗效果个体差异较大,且停药后有复发可能。例如,可使用黄体酮等孕激素类药物,不过使用前需评估患者身体状况,排除用药禁忌证。
三、不同人群的相关注意事项
(一)育龄期女性
育龄期女性若发现子宫内膜息肉,有生育计划的要及时就医评估。若息肉影响受孕,应尽早考虑手术治疗,术后需根据恢复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备孕。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不洁性生活,减少宫腔操作史,以降低炎症等因素导致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风险。
(二)绝经后女性
绝经后女性发现子宫内膜息肉,要重视恶变的可能,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超声、宫腔镜等检查评估息肉情况。若考虑手术,要充分评估身体状况,因为绝经后女性身体机能有所下降,手术风险相对育龄期女性可能更高,需在术前做好全面的身体评估,术后注意加强护理,促进身体恢复。
(三)有基础疾病人群
对于合并肥胖、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比如肥胖患者要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方式控制体重,高血压患者要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这样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等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