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由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所致,与雌激素水平过高等相关,多数无症状,部分有异常出血等表现,超声可见宫腔内团块,宫腔镜下有局限性隆起,无症状小息肉可观察,有症状者行宫腔镜下切除术;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的良性肿瘤,与女性性激素等有关,症状与肌瘤情况相关,超声可显示不同类型肌瘤,宫腔镜对黏膜下肌瘤有表现,治疗根据情况采用观察、药物或手术;育龄女性二者均可能影响受孕等,绝经期女性子宫内膜息肉有恶变风险需积极处理,肌瘤一般萎缩可随访。
一、定义与病理特征
子宫内膜息肉:是由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所致,突出于子宫腔内的单个或多个光滑肿物,蒂长短不一。其主要由子宫内膜腺体、间质和血管组成,发病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炎症等因素相关。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确切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女性性激素、遗传等因素有关,好发于30-50岁育龄女性。
二、临床表现差异
症状表现
子宫内膜息肉: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可出现异常子宫出血,如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间期出血等;若息肉较大或位于宫颈口,可能会脱出宫颈口外,引起阴道分泌物增多、感染时可有异味等表现。
子宫肌瘤:症状与肌瘤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变性相关,常见症状有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这是由于肌瘤使宫腔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并影响子宫收缩等;还可出现下腹包块、白带增多,压迫症状如压迫膀胱可致尿频、压迫直肠可致便秘等;黏膜下肌瘤或肌壁间肌瘤可影响受孕,导致不孕或流产。
三、影像学检查特点
超声检查
子宫内膜息肉:超声表现为子宫腔内单个或多个低回声、等回声或高回声团,边界清晰,形态规则,部分息肉可见蒂部与子宫肌层相连。
子宫肌瘤:超声表现为子宫肌层内低回声、等回声或强回声结节,边界清晰,根据肌瘤与子宫肌层的关系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肌瘤超声表现有相应特点,如浆膜下肌瘤向子宫浆膜面生长,突出于子宫表面。
宫腔镜检查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下可见子宫内膜局限性隆起,呈灰白色或粉红色,直径从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蒂部宽窄不一。
子宫肌瘤:宫腔镜下黏膜下肌瘤表现为宫腔内赘生物,表面可见内膜覆盖,其蒂部与子宫肌层相连;肌壁间肌瘤宫腔镜下可见宫腔变形、内膜移位等表现,但对于肌壁间肌瘤及浆膜下肌瘤,宫腔镜检查有一定局限性,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四、治疗原则区别
子宫内膜息肉
对于无症状的小息肉,可暂时观察,定期复查,因为部分小息肉可能会自行消退;对于有症状的息肉,通常采取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这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创伤小,恢复快。
子宫肌瘤
若肌瘤小且无症状,尤其是近绝经期妇女,可定期复查,观察肌瘤的变化;对于有症状的肌瘤,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等,可缩小肌瘤体积,改善症状,但停药后肌瘤可复发)、手术治疗(如肌瘤切除术、子宫切除术等,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肌瘤情况等综合选择)。
五、特殊人群情况
育龄女性
子宫内膜息肉:可能影响受孕,导致不孕或增加流产风险,对于有生育要求的育龄女性,若息肉引起相关症状,建议积极治疗后再备孕;若无症状但有备孕计划,需密切监测妊娠情况,因为孕期可能出现息肉相关症状加重等情况。
子宫肌瘤:肌瘤可能影响胚胎着床及发育,增加流产、早产等风险,怀孕前需评估肌瘤情况,根据肌瘤大小、部位等决定是否先处理肌瘤再备孕;孕期要密切监测肌瘤大小变化,部分肌瘤可能在孕期发生红色变性等情况,需及时处理。
绝经期女性
子宫内膜息肉:绝经期后息肉有一定恶变风险,所以对于绝经期后发现的子宫内膜息肉,多建议积极处理;
子宫肌瘤:绝经期后肌瘤一般会逐渐萎缩,若肌瘤无明显症状,可定期随访观察,若出现症状或肌瘤有增大等情况,需进一步评估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