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脑瘫儿有运动发育落后及姿势异常表现为运动发育明显落后正常同龄儿、有异常姿势反射和肌张力异常,肌张力异常包括增高致肢体僵硬被动活动阻力大及减低致肢体松软无力,反射异常有原始反射延迟消失、立直及平衡反射发育延迟,还可能有智力、语言障碍及癫痫发作,因早产等致脑部受损影响神经系统多种功能,对有早产高危因素早产儿需密切观察生长发育,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评估诊断早期干预。
运动发育落后:早产儿脑瘫儿在运动发育方面往往明显落后于正常同龄儿。正常婴儿在相应月龄会有特定的运动能力,如3个月左右能抬头,4-5个月会翻身,6-7个月会独坐等,但早产儿脑瘫儿可能在这些月龄仍无法达到相应的运动发育指标。例如,4个月时还不能抬头,6个月时不能稳定独坐等。这是因为脑部损伤影响了运动功能的正常发育,大脑对肌肉的控制和协调出现障碍。
姿势异常:常表现为异常的姿势反射和肌张力异常。常见的有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肢体僵硬,被动活动时阻力增大;或者肌张力减低,肢体松软。姿势上可能出现头后仰、下肢交叉呈剪刀样、双手握拳不易打开等异常姿势。这是由于脑部病变导致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失衡,使得身体的姿势控制出现紊乱。
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增高:患儿肌肉紧张度增加,被动活动其肢体时感觉像在拉动一根紧绷的绳子。例如,给患儿活动上肢时,会发现抵抗感明显,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脑部受损后,锥体束等神经通路受到影响,导致肌肉的兴奋性增高。在早产儿中,由于早产带来的脑发育不成熟等因素,更容易出现这种肌张力异常的情况。
肌张力减低:患儿肢体松软无力,像棉花一样,自主运动减少。例如,抱起患儿时,感觉其肢体缺乏应有的支撑力,不能很好地维持身体的姿势。这是因为脑部损伤影响了神经对肌肉的正常支配,使得肌肉处于一种松弛的状态。
反射异常
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正常婴儿的原始反射会随着月龄增长而逐渐消失,如拥抱反射、握持反射等。但早产儿脑瘫儿的原始反射可能延迟消失。例如,拥抱反射通常在3-4个月时消失,如果早产儿在5个月后仍能引出明显的拥抱反射,就可能存在问题。这是因为脑部的损伤影响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反射的成熟过程。
立直反射及平衡反射发育延迟:立直反射如颈立直反射、躯干立直反射等,平衡反射如坐位平衡反射、站位平衡反射等,早产儿脑瘫儿这些反射的发育往往延迟。例如,6个月时不能完成颈立直反射,9个月时不能完成坐位平衡反射等。这些反射是维持身体正常姿势和平衡的重要反射,其发育延迟反映了脑部对姿势和平衡控制功能的障碍。
智力、语言障碍
智力障碍:部分早产儿脑瘫儿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表现为认知能力低下,如对周围环境的感知、理解和反应能力差。可能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低下等方面体现出来。这是因为脑部损伤影响了大脑的智力发育区域,使得患儿的智力水平低于正常儿童。
语言障碍:一些患儿会出现语言发育迟缓甚至失语的情况。如不能正常发音,到了相应月龄不能说出简单的字词,或者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需求等。这是由于脑部受损影响了语言中枢的正常功能,导致语言的理解、表达等方面出现障碍。
癫痫发作
部分早产儿脑瘫儿可能会出现癫痫发作。癫痫发作的形式多样,可为全身性发作,如全身强直性-阵挛发作,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后转为阵挛性抽搐;也可为部分性发作等。癫痫发作是由于脑部异常放电引起的,早产儿脑部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出现这种异常放电现象,而脑瘫本身也可能是导致癫痫发作的一个危险因素,两者相互影响。
早产儿脑瘫儿的这些症状是由于早产等因素导致脑部受损,进而影响了神经系统的多种功能所表现出来的。对于早产儿,尤其是有早产高危因素(如极低出生体重、出生时窒息等)的早产儿,要密切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有上述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诊断,以便早期干预,改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