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的处理包括一般处理如保暖、复温、按摩,药物治疗如外用维生素E乳膏、冻疮膏及口服改善微循环药物,物理治疗如红外线照射、激光治疗,中医治疗如中药外洗、外敷,预防措施有加强锻炼、注意营养、保持皮肤干燥。
一、一般处理
1.保暖:冻疮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首先要注意保暖,脱离寒冷环境,避免继续受冻,这对于预防冻疮进一步加重和促进恢复很重要。比如在寒冷天气里及时增添衣物,手部冻疮可佩戴手套等。对于儿童来说,要特别注意四肢和耳部等易长冻疮部位的保暖,因为儿童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寒冷影响。
2.复温:如果受冻部位没有破溃,可将受冻部位浸泡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复温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5-20分钟左右,使受冻部位恢复正常体温,复温过程要缓慢,避免局部烫伤。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复温时更要注意水温的控制和操作的轻柔,防止造成皮肤损伤。
3.按摩:复温后可以轻轻按摩受冻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从远心端向近心端按摩,促进血液回流。比如手部冻疮可以从手指尖向手腕方向按摩,这样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冻疮症状。但对于皮肤有破损的情况则不宜按摩。
二、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维生素E乳膏:如果冻疮部位没有破溃,可外用维生素E乳膏,它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皮肤修复。研究表明,维生素E乳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冻疮引起的皮肤红肿、瘙痒等症状。对于儿童使用维生素E乳膏时,要注意避免儿童误食,并且在皮肤有破损时要谨慎使用。
冻疮膏:含有樟脑、硼酸等成分的冻疮膏也可使用,樟脑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硼酸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冻疮膏能缓解冻疮引起的肿胀、疼痛等症状。但对于皮肤破溃的冻疮患者不适用该类药物。
2.口服药物:一般情况下口服药物不是冻疮治疗的首选,但如果冻疮症状较重,有明显的炎症反应等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烟酰胺等。烟酰胺可以参与体内的新陈代谢,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不过儿童使用烟酰胺等药物时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
三、物理治疗
1.红外线照射:可采用红外线照射受冻部位,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冻疮症状。照射时要注意距离和时间,一般距离受冻部位30-50厘米,每次照射15-20分钟,每天1-2次。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进行红外线照射时,要密切观察皮肤反应,防止烫伤。
2.激光治疗:某些激光治疗也可用于冻疮的辅助治疗,通过激光的光热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但激光治疗需要在专业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操作,并且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激光治疗参数。
四、中医治疗
1.中药外洗:可使用一些中药进行外洗,如当归、川芎、红花等活血化瘀的中药煎水外洗受冻部位,能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中药外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调配合适的中药方剂。对于儿童进行中药外洗时,要注意药液的温度,避免烫伤儿童皮肤。
2.中药外敷: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的中药膏剂可外敷在冻疮部位,如消肿止痛膏等。中药外敷同样需要在医生的辨证论治下使用,根据患者的体质和冻疮的具体表现来选择合适的中药制剂。
五、预防措施
1.加强锻炼: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儿童可以多进行户外活动,如跑步、跳绳等,通过运动增强体质,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冻疮的发生风险。
2.注意营养:保证均衡的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维生素有助于维持皮肤的正常功能。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摄入,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3.保持皮肤干燥:保持皮肤干燥,避免潮湿,因为潮湿会加速热量的散发,更容易导致冻疮发生。比如在洗手后要及时擦干水分,儿童玩耍后如果手部弄湿要尽快擦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