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包括多种炎症的一组疾病,外源性病原体主要为性传播病原体,内源性病原体来自阴道内菌群,有下腹痛等症状、相应体征,可通过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主要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需注意性生活卫生等预防,对不同人群有不同影响,育龄期女性可致不孕等,老年女性症状不典型病情进展快,妊娠期女性影响胎儿需选合适抗生素治疗。
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等。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以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最常见。
盆腔炎的病原体
1.外源性病原体:主要为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性活跃的年轻女性容易感染外源性病原体,这与她们的性活动较频繁、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黏液机械防御功能较差等因素有关。
2.内源性病原体:来自原寄居于阴道内的菌群,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可单独感染,但通常为混合感染。
盆腔炎的临床表现
1.症状
下腹痛:为常见症状,多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若病情严重可出现高热、寒战、头痛、食欲缺乏等。月经期发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阴道分泌物增多:可表现为白带增多,呈脓性、有异味等。
其他症状:若有腹膜炎,可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如有脓肿形成,可有下腹包块及局部压迫刺激症状,包块位于子宫前方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排尿困难、尿频,若引起膀胱肌炎还可有尿痛等;包块位于子宫后方可有直肠刺激症状,如腹泻、里急后重感和排便困难等。
2.体征
轻度炎症:可无明显异常发现,或妇科检查仅发现宫颈举痛、子宫压痛或附件区压痛。
病情严重:患者呈急性病容,体温升高,心率加快,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甚至出现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妇科检查宫颈充血、水肿,有脓性分泌物从宫颈口外流,穹窿触痛明显,宫颈举痛,子宫稍大,有压痛,活动受限,子宫两侧附件区压痛明显,有时可触及包块。
盆腔炎的诊断
1.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不洁性生活史、近期有无妇科手术史等。如既往有盆腔炎病史,再次发生盆腔炎的风险会增加。
2.症状与体征:根据上述的临床表现及体征进行初步判断。
3.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发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这些指标可反映炎症的活动度。阴道分泌物检查可发现致病菌。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有助于识别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脓肿等,可见附件区包块,有时可见液性暗区。磁共振成像(MRI)对于盆腔脓肿的诊断价值较高。
腹腔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盆腔情况,明确炎症的范围和程度,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方法难以明确诊断时才考虑使用。
盆腔炎的治疗
主要为抗生素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抗生素治疗可清除病原体,改善症状及体征,减少后遗症。经恰当的抗生素积极治疗,绝大多数盆腔炎性疾病能彻底治愈。
盆腔炎的预防
1.注意性生活卫生:减少性传播疾病,性交前后及时清洗外生殖器,正确使用避孕套等。
2.避免不良妇科操作: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分娩、流产等操作,必须进行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3.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如发现阴道炎、宫颈炎等应及时规范治疗,防止病原体上行感染导致盆腔炎。
4.增强体质:适当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助于预防盆腔炎的发生。
盆腔炎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特殊情况
1.育龄期女性:盆腔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输卵管粘连、阻塞,引起不孕、异位妊娠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和生育功能。
2.老年女性: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生殖道防御功能减弱,发生盆腔炎时症状可能不典型,但病情进展可能较快,需要更加重视,及时诊断和治疗。
3.妊娠期女性:盆腔炎可能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增加早产、胎膜早破等风险,所以妊娠期女性若发生盆腔炎需积极治疗,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