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肺炎新生儿有呼吸异常如呼吸急促、青紫、可能咳嗽,有全身表现如体温异常、精神萎靡、心率加快,不同吸入物质有特殊表现,护理需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喂养姿势、保暖、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吸入性肺炎新生儿通常会出现呼吸方面的异常,比如呼吸急促,正常新生儿呼吸频率在40-45次/分钟左右,而患病新生儿呼吸频率可能会明显增快,超过60次/分钟,这是因为肺部受到吸入物质的刺激,影响了气体交换功能。还可能有青紫现象,由于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导致氧气供应不足,从而使口唇、甲床等部位出现青紫。另外,还可能有拒奶的表现,新生儿原本有正常的吃奶需求,但患病后会出现不愿意吃奶或者吃奶量明显减少的情况,这与肺部不适、呼吸费力等因素有关。
呼吸系统相关症状细节
呼吸急促:新生儿呼吸急促是机体为了弥补肺部气体交换不足而做出的代偿性反应。当吸入物质进入肺部后,会引起肺部的炎症反应,导致肺部的顺应性下降,气体进出肺部受到阻碍,所以需要加快呼吸频率来获取足够的氧气。
青紫:青紫是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所致。肺部吸入异物后,气体交换面积减少,氧气不能有效地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也不能顺利排出,使得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还原血红蛋白增加,从而出现皮肤黏膜青紫。
咳嗽:部分新生儿可能会出现咳嗽症状,但新生儿咳嗽反射相对不健全,咳嗽可能不典型,表现为喉间有痰鸣音、呼吸时气道有异样声响等。这是因为吸入物质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呼吸道的防御性反应。
全身表现
新生儿可能会有体温异常,有的表现为体温不升,这是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肺部炎症等因素影响了机体的产热和散热平衡。还有可能出现精神萎靡,反应差,正常新生儿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反应,比如会有眼神的交流、对声音有回应等,但患病新生儿这些反应会明显减弱,这是由于肺部病变影响了全身的氧供和代谢,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到影响。另外,可能会有心率加快的情况,正常新生儿心率在120-160次/分钟,患病新生儿心率可能会超过160次/分钟,这是因为机体缺氧,通过心率加快来增加心输出量,以试图改善组织器官的氧供。
体温异常相关
体温不升:新生儿皮下脂肪薄,保温能力差,而且肺部炎症等情况会影响机体的产热过程。当吸入物质引起肺部炎症后,机体的代谢紊乱,产热减少,同时散热增加,就容易出现体温不升的情况。
体温波动:有些新生儿可能会出现体温波动,在病情变化时体温可能会有所变化,这与炎症的进展、机体的反应状态等多种因素有关。
不同吸入物质相关的特殊表现
羊水吸入:如果是羊水吸入导致的肺炎,新生儿可能在出生时就有窒息史,出生后很快出现呼吸急促、青紫等表现,口腔内可能有羊水泡沫,肺部听诊可闻及粗湿啰音等。这是因为羊水进入肺部后,对肺部造成刺激,引起炎症反应和气道阻塞。
胎粪吸入:胎粪吸入性肺炎的新生儿,皮肤、指(趾)甲可能被胎粪染成黄绿色,病情相对较重,呼吸窘迫症状更为明显,可能会出现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肺部可闻及粗湿啰音或哮鸣音等。这是由于胎粪是一种黏稠的物质,会阻塞气道,造成严重的通气功能障碍。
乳汁吸入:如果是乳汁吸入,多发生在喂养不当的新生儿,可能在喂奶过程中或喂奶后不久出现呛咳,然后出现呼吸急促、青紫等表现,肺部听诊可闻及局部的湿啰音等。这是因为乳汁误吸入肺部,刺激肺部引起炎症反应。
特殊人群(新生儿)的护理相关注意事项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需要特别注重护理。要保持新生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鼻腔的分泌物,这有助于改善呼吸状况。在喂养方面,要注意喂养姿势,避免再次发生乳汁吸入等情况。对于体温不升的新生儿,要注意保暖,可以使用暖箱等设备维持适宜的体温。同时,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因为新生儿病情变化较快,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非常重要。并且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对新生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如在操作过程中要轻柔,防止加重肺部损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