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起红疙瘩的原因包括皮肤疾病相关的湿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银屑病,全身性疾病相关的肝胆疾病、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以及环境、心理因素;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如皮肤护理、避免诱因,药物治疗如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钙剂、外用药物,还有针对全身性疾病的治疗,特殊人群儿童和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原因
(一)皮肤疾病相关
1.湿疹:多种内外因素可引起,如遗传因素,若家族中有过敏史,后代患湿疹风险可能增加;环境因素,长期处于潮湿、炎热环境易诱发;饮食因素,食用辛辣、海鲜等易过敏食物可能触发。表现为皮肤出现红疙瘩,伴剧烈瘙痒,急性期可有渗出等表现。
2.荨麻疹:常因食物(如鱼虾、蛋类等)、药物(如青霉素等)、感染(如病毒、细菌感染)等因素诱发。皮肤突然出现风团样红疙瘩,大小形态不一,瘙痒明显,可在数小时内消退,但易反复发作。
3.接触性皮炎:皮肤接触外界物质后引起的炎症反应,如接触某些化妆品、金属饰品、植物(如毒葛)等。表现为接触部位出现红疙瘩、瘙痒,严重时可出现水疱、糜烂等。
4.银屑病: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有关。典型表现为红斑上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可伴有皮肤瘙痒,红疙瘩可逐渐扩大融合。
(二)全身性疾病相关
1.肝胆疾病:如肝硬化、胆石症等,由于胆汁淤积,血液中胆盐浓度升高刺激神经末梢,可引起全身皮肤瘙痒,部分患者可出现红疙瘩样表现。
2.肾脏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由于体内毒素不能正常排出,蓄积在体内可导致皮肤瘙痒,也可能出现皮肤红疙瘩等表现,与皮肤干燥、尿素霜沉积等有关。
3.内分泌疾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皮肤易受细菌、真菌感染,出现瘙痒、红疙瘩;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也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等症状。
(三)其他因素
1.环境因素:气候干燥时,皮肤水分流失,易出现干燥、瘙痒、红疙瘩;长期处于粉尘多、化学物质污染环境中,也可能刺激皮肤导致瘙痒起红疙瘩。
2.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导致皮肤瘙痒感觉过敏,出现红疙瘩等表现,尤其在压力大时更易发作。
二、治疗
(一)一般治疗
1.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搔抓,以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使用温和的沐浴产品,洗澡后及时涂抹保湿霜,保持皮肤湿润,缓解干燥引起的瘙痒。
2.避免诱因:明确过敏原的患者应避免接触过敏原;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易过敏食物;改善居住环境,保持室内清洁、舒适、温度湿度适宜;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
(二)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适用于荨麻疹、湿疹等引起的瘙痒,可缓解瘙痒症状,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儿童使用需根据年龄体重等调整剂量,且要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嗜睡等副作用。
2.糖皮质激素:对于严重的湿疹、接触性皮炎等,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外用的氢化可的松乳膏、口服的泼尼松等,但需注意长期使用的副作用,如皮肤萎缩、骨质疏松等,儿童使用更需谨慎,应在医生严格指导下使用。
3.钙剂:如葡萄糖酸钙,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瘙痒,常用于荨麻疹等的辅助治疗。
4.外用药物:根据皮肤不同表现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如湿疹急性期有渗出时可用硼酸溶液湿敷;无渗出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乳膏;银屑病可使用维生素D3衍生物等。
(三)针对全身性疾病的治疗
如果是由肝胆疾病、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皮肤瘙痒起红疙瘩,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治疗肝胆疾病改善胆汁淤积、治疗肾脏疾病纠正肾功能不全、控制糖尿病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从根源上缓解皮肤症状。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出现全身皮肤瘙痒起红疙瘩时,家长要特别注意避免儿童搔抓,可剪短儿童指甲,外用药物选择要更温和,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且用药需严格遵医嘱;老年人皮肤瘙痒起红疙瘩时,要注意皮肤保湿更为重要,同时要密切关注是否有全身性疾病,因为老年人多种慢性疾病发生率高,需及时就医排查相关疾病,用药时要考虑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谨慎选择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