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感染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微生物学检查诊断,治疗分局部和全身,预防要保持个人卫生、增强免疫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有各自注意事项,局部感染用相应药膏、溶液、栓剂等,严重或局部治疗不佳用全身抗真菌药,预防要从多方面入手,特殊人群需针对性护理和治疗。
一、念珠菌的诊断
念珠菌感染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微生物学检查等。临床表现方面,不同部位的念珠菌感染有不同表现,如口腔念珠菌感染可出现口腔黏膜白色假膜等;阴道念珠菌感染可表现为阴道瘙痒、白带增多呈豆腐渣样等。微生物学检查常用涂片镜检和培养,涂片镜检可发现念珠菌的菌丝或孢子,培养能明确念珠菌的菌种及药敏情况。
二、念珠菌的治疗
(一)局部治疗
皮肤念珠菌感染:对于皮肤浅表的念珠菌感染,可使用局部抗真菌药膏,如制霉菌素软膏等,通过局部涂抹发挥抗真菌作用,抑制念珠菌的生长繁殖。
口腔念珠菌感染:可使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碳酸氢钠溶液能改变口腔的酸碱环境,不利于念珠菌生长,同时也可局部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等。
阴道念珠菌感染:局部可使用克霉唑栓剂、咪康唑栓剂等,这些栓剂能在阴道局部发挥抗真菌作用,缓解阴道瘙痒等症状。
(二)全身治疗
严重念珠菌感染:对于系统性念珠菌感染或局部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可考虑全身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等。氟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能抑制念珠菌的细胞壁合成,从而发挥杀菌作用。但在使用时需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情况,不同年龄、基础病史的患者使用时剂量等可能有所调整。
三、念珠菌感染的预防
(一)保持个人卫生
皮肤清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尤其是皮肤褶皱部位,如腋窝、腹股沟等,勤洗澡、勤换衣物,减少念珠菌滋生的环境。对于儿童来说,要特别注意diaperarea(尿布区域)的清洁,及时更换尿布,保持干爽。
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定期刷牙、漱口,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儿童等口腔卫生维护能力较弱的人群,更要注意口腔卫生,预防口腔念珠菌感染。
阴道卫生对于女性,要注意阴道的清洁,避免过度冲洗阴道,破坏阴道正常菌群平衡。
(二)增强机体免疫力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肉类、蔬菜、水果等,为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对于儿童,要注意合理的膳食搭配,保证其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增强免疫力。
适度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但要注意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运动方式和强度有所不同,儿童可选择适合其年龄的活动,如玩耍、做简单的体操等。
避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会破坏机体正常菌群平衡,增加念珠菌感染的风险。在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遵循医嘱,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尤其是对于儿童,更要谨慎使用抗生素,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等尚未发育完全,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带来更多不良影响。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念珠菌感染较为常见,如口腔念珠菌感染(鹅口疮)。在护理儿童时,要注意其口腔卫生,喂奶后可适当喂些温水清洁口腔。对于皮肤念珠菌感染,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diaperarea要及时处理。在用药方面,儿童使用抗真菌药物需谨慎,要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和剂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同时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二)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常伴有基础疾病等原因,更容易发生念珠菌感染。在预防方面,要更加注重个人卫生,保持皮肤、口腔、阴道等部位的清洁。在治疗时,要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对念珠菌感染治疗的影响,如老年人常伴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念珠菌感染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需综合治疗。
(三)孕妇
孕妇念珠菌感染较为常见,如阴道念珠菌感染。在治疗时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局部治疗为主。同时要注意保持阴道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清洁产品。要密切关注念珠菌感染对孕妇自身及胎儿的影响,定期进行产检,确保母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