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是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的甲状腺毒症,病因包括Graves病等,Graves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高代谢等表现,实验室检查T3等升高、TSH降低,治疗有抗甲状腺药物等方法;甲状腺炎是累及甲状腺的异质性疾病,亚急性甲状腺炎常与病毒感染有关,有甲状腺疼痛等表现,实验室检查早期甲状腺激素升高、后期下降,ESR增快,TPOAb等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治疗对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可无症状,后期可出现甲减表现,TPOAb等显著升高,甲状腺功能正常时无需特殊治疗,甲减时需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
甲状腺炎:是一类累及甲状腺的异质性疾病,病因多样。比如亚急性甲状腺炎常与病毒感染有关,尤其是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中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遗传易感性,家族中常有类似疾病患者,女性发病率远高于男性,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
临床表现
甲亢:患者一般有高代谢综合征表现,如怕热、多汗、皮肤潮湿、多食善饥、体重减轻;神经系统表现为烦躁易怒、手震颤;心血管系统可出现心悸、心动过速等,严重者可发生甲亢性心脏病;甲状腺肿大,多呈弥漫性对称性肿大,质地中等,无压痛;部分患者有眼部表现,如Graves病患者可出现突眼等。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甲亢可能以消瘦、心悸、情绪易激动等为主要表现,与成人有所不同。
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起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典型表现为甲状腺部位疼痛,可放射至耳部,疼痛程度不一,同时可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甲状腺肿大,质地较硬,有压痛。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甲状腺肿大,质地坚韧,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一般无压痛;后期可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如畏寒、乏力、水肿、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等,女性患者在妊娠期等特殊时期可能病情会有变化。
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甲亢:
实验室检查:血清甲状腺激素(T3、T4、游离T3、游离T4)升高,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查,Graves病患者可检测到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等阳性。
影像学检查:甲状腺超声可显示甲状腺血流增加等表现;甲状腺核素扫描可见弥漫性甲状腺摄取核素增高,分布均匀。
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
实验室检查:早期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可升高,随着病情进展,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下降,甚至出现甲减期;红细胞沉降率(ESR)常明显增快;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
影像学检查:甲状腺超声可见甲状腺肿大,回声不均匀,有低回声区等;甲状腺核素扫描可见甲状腺摄取核素降低。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实验室检查:TPOAb、TgAb显著升高,是重要的诊断指标;早期甲状腺功能可正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TPOAb、TgAb阳性,TSH升高,T3、T4正常或降低;后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时,T3、T4降低,TSH升高。
影像学检查:甲状腺超声可见弥漫性低回声,不均匀,有“网格样”改变等;甲状腺核素扫描可见甲状腺摄取核素不均匀。
治疗原则
甲亢:治疗方法包括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和手术治疗。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发挥作用,但用药过程中需监测血常规、肝功能等;放射性碘治疗是利用碘-131释放的β射线破坏甲状腺组织,达到治疗甲亢的目的;手术治疗适用于甲状腺肿大显著、有压迫症状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治疗选择需谨慎,儿童甲亢一般优先考虑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要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主要是对症治疗,疼痛明显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病情较重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正常时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时,需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治疗过程中要根据甲状腺功能调整药物剂量,妊娠期等特殊人群使用时需特别注意剂量调整以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保证胎儿正常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