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皮肤病有不同表现,红斑鳞屑型多由皮肤癣菌感染致手足等部位有边界清的红斑鳞屑,儿童皮肤娇嫩表现有差异;水疱型常见于指趾间等部位有成群或散在水疱,婴幼儿因皮肤薄嫩水疱易破需防感染;角化过度型多在手足皮肤增厚粗糙脱屑,老年因皮肤老化表现更明显恢复慢。瘙痒是常见症状,儿童表达差需防搔抓致损,糖尿病患者要谨慎处理瘙痒。头癣主要发于儿童有多种类型及不同表现;体癣在平滑皮肤有环形等红斑表现,不同人群部位有差异;甲真菌病有甲板多种改变,老年人发生率高治疗周期长需综合考虑。
一、皮肤损害表现
(一)红斑鳞屑型
多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好发于手足、腹股沟等部位。皮肤出现红斑,边界清楚,其上覆盖有鳞屑,鳞屑的形态多样,可为细薄鳞屑或厚积性鳞屑。在儿童中,若为皮肤癣菌感染导致的红斑鳞屑型真菌性皮肤病,由于儿童皮肤较为娇嫩,红斑可能相对较鲜艳,鳞屑相对较薄,但边界通常也较清晰。不同年龄人群的皮肤屏障功能不同,儿童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所以在感染真菌后,红斑鳞屑的表现可能在严重程度和范围上与成人有所差异,但基本的红斑边界清楚、有鳞屑的特点是相似的。
(二)水疱型
常见于指(趾)间、手掌、足底等部位。皮肤出现成群或散在的水疱,水疱壁厚,内容物清澈。水疱破裂后可出现糜烂、渗液等情况。对于婴幼儿,由于其活动量相对较小,且皮肤褶皱处易潮湿,若感染真菌引发水疱型真菌性皮肤病,水疱可能更容易出现在足底等易摩擦部位,且因为婴幼儿皮肤更薄嫩,水疱可能更容易破裂,导致局部感染加重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特别注意保持婴幼儿感染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水疱破裂后引发继发细菌感染。
(三)角化过度型
多发生于手部、足部等部位,皮肤增厚、粗糙、脱屑,纹理加深。一般病程较长,常由慢性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在老年人群中,由于皮肤的老化,角质层增厚本身就是一种生理现象,若感染真菌引发角化过度型真菌性皮肤病,皮肤增厚、粗糙等表现可能会更加明显,且恢复相对较慢。老年人群的血液循环和皮肤营养状况相对较差,所以在治疗上需要更加注重保持皮肤的滋润,同时进行抗真菌治疗。
二、瘙痒症状
真菌性皮肤病通常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瘙痒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瘙痒较为剧烈,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会通过搔抓等行为来表现瘙痒,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行为,避免儿童过度搔抓导致皮肤破损,引发继发感染。搔抓还可能导致真菌传播到身体其他部位,加重病情。而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由于其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且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真菌生长,同时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病变可能会影响对瘙痒的感知和反应,但一旦出现瘙痒,往往需要更加谨慎处理,避免搔抓导致皮肤损伤引发严重感染。
三、不同部位真菌性皮肤病的特殊表现
(一)头癣
主要发生于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表现为头皮出现红斑、丘疹、鳞屑,伴有断发、脱发等。根据病原菌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黄癣、白癣、黑癣等类型。黄癣可在头皮形成碟形黄痂,有特殊的鼠臭味,愈后可留下瘢痕导致永久性脱发;白癣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鳞屑斑,病发周边有白色菌鞘;黑癣则表现为头皮出现多数点状萎缩性瘢痕。儿童头癣的发生与儿童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如集体生活环境中容易相互传染。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头癣的发生可能相对更常见,且病情发展可能相对较快,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减少对头皮和毛发的损害。
(二)体癣
发生于除头皮、毛发、掌跖和甲以外的平滑皮肤上的真菌感染。表现为环形或多环形红斑,边界清楚,边缘有丘疹、水疱,中央趋于消退。在不同性别人群中,体癣的发生部位可能有所差异,但基本表现相似。对于女性,若体癣发生在颈部、面部等暴露部位,可能会更加影响美观,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避免病情扩散。而对于从事特殊职业需要经常接触水或化学物质的人群,如厨师等,由于皮肤经常处于潮湿或接触刺激性物质的环境中,体癣的发生风险可能相对较高,需要注意保持皮肤干燥,减少真菌滋生的环境。
(三)甲真菌病
表现为甲板浑浊、增厚、分离、变色、萎缩、脱落等。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等真菌引起。在老年人中,由于甲的老化,甲真菌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老年人的甲生长缓慢,且甲的营养供应相对不足,所以甲真菌病的治疗周期可能较长。同时,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更加谨慎,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甲真菌病的严重程度来制定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