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实火与虚火需综合多方面,实火起病急病程短体质较强壮,有高热面红目赤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表现且不同脏腑有各自特点;虚火起病缓病程长体质虚弱,有低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燥咽干等表现且不同脏腑有各自特点可从病程及体质等方面鉴别。
一、实火的判断
(一)症状表现
1.火热亢盛的表现
高热:实火往往会导致机体出现较高的体温,这是因为实邪旺盛,正邪相争剧烈。例如,感染性疾病中由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高热,多属于实火范畴,体内实火炽盛,机体产热过多而散热相对不足,出现体温明显升高,可超过38.5℃甚至更高。
面红目赤:实火上炎,气血上冲头面,会出现面部发红、眼睛红赤的症状。如肝实火时,肝经气火上逆,可见面红目赤,同时可能伴有急躁易怒等表现。
口渴喜冷饮:实火消耗津液,导致口渴明显,而且喜欢喝冷饮来缓解口渴症状。因为实火为阳热之邪,耗伤津液,需要通过冷饮来清热生津,比如患者会大量饮用冰水、冰镇饮料等。
大便干结:实火影响胃肠功能,导致肠道传导失常,大便干结难解。实火在胃肠,灼伤津液,使肠道内水分不足,大便失去濡润而干结,排便时费力,甚至数天不解大便。
小便短赤:实火影响膀胱的气化功能,使得小便量少且颜色深黄、赤涩。实火逼迫津液外泄,同时影响膀胱对尿液的正常代谢,导致小便排出量减少,尿液中水分含量少,从而出现小便短赤的现象。
2.不同脏腑实火的特点
心实火:除了上述实火的一般表现外,还可伴有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等症状。心主神明,实火扰心,导致心神不宁,出现心烦、失眠,火热上炎口舌,出现口舌生疮、糜烂等。
肝实火:表现为头痛、眩晕、胁肋部胀痛、口苦等。肝阳上亢化火或肝经实火上攻,会出现头部胀痛、眩晕,胁肋为肝经循行部位,故胁肋胀痛,胆火上炎则口苦。
胃肠实火:除了大便干结外,还可出现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口臭等症状。胃肠实热,气机阻滞,故腹部胀满疼痛、拒按,胃肠积热上蒸则口臭。
二、虚火的判断
(一)症状表现
1.阴虚生热的表现
低热:虚火多为阴虚火旺,机体阴液不足,阳气相对偏亢,出现低热,一般体温在37.5℃-38℃左右,且午后或夜间发热明显,这是因为午后阳气渐衰,阴液更虚,虚火更旺,所以午后或夜间发热加重。
五心烦热:即手足心发热,胸中烦热。阴虚则阳相对偏盛,虚热内生,导致手足心、胸中自觉有热感。例如,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如肺结核患者,常出现五心烦热的症状,由于阴液耗伤,虚火内扰而致。
潮热:按时发热或按时热势加重,如阴虚潮热,多在午后开始发热,体温逐渐上升,至夜间热势稍降,但仍高于正常。这是因为阴虚不能制阳,阳气相对偏亢,午后阳气渐衰,阴液更虚,虚火更盛而出现潮热。
盗汗:入睡后汗出,醒后汗止。阴虚内热,寐则卫阳入里,肌表不固,虚热蒸津外泄而盗汗。例如,肾阴虚的患者,由于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迫津外泄,常出现夜间盗汗的情况。
口燥咽干:阴虚津液不足,不能上承滋润口咽,出现口燥咽干,但一般渴不多饮或喜饮少量温水。因为虚火为内生之热,并非实火的大热渴饮,所以口渴不太明显,仅感觉口咽干燥。
2.不同脏腑虚火的特点
肺阴虚火:除了上述虚火表现外,还可伴有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声音嘶哑等症状。肺阴不足,虚火上炎,肺失清润,故出现干咳少痰,灼伤肺络则痰中带血,喉失润养则声音嘶哑。
肾阴虚火: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早泄等。肾阴亏虚,髓海失养则头晕耳鸣,腰府失养则腰膝酸软,肾阴不足,相火妄动则遗精早泄。例如,中老年人肾阴亏虚较为常见,可出现上述一系列虚火表现。
阴虚胃热:可见饥不欲食、胃脘嘈杂、舌红少苔等症状。胃阴不足,虚火内扰,虽有饥饿感,但胃失濡润,不能正常受纳腐熟,故饥不欲食,胃中虚热扰动则胃脘嘈杂,舌红少苔是阴虚的表现。
三、实火与虚火的鉴别要点总结
(一)从病程及体质方面
1.病程:实火多起病急,病程较短,多因外感火热之邪或内伤情志等骤发。例如,外感风热之邪,短期内就出现高热、面红目赤等实火症状。虚火多起病缓,病程较长,常见于慢性疾病过程中,如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劳累、久病耗伤阴液等逐渐出现虚火表现。
2.体质:实火多见于体质较强壮的人,因正气较盛,能与实邪抗争,所以起病时体质尚可。虚火多见于体质虚弱者,如久病卧床、年老体衰、过度劳累等导致阴液亏损,正气不足,出现虚火。例如,老年人由于脏腑功能衰退,阴液渐亏,容易出现虚火上炎的情况;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的年轻人,阴液耗伤,也可能出现虚火表现。
总之,判断体内是实火还是虚火,需要综合患者的症状表现、病程、体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