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癣由皮肤癣菌感染致,糖尿病足因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及感染引发,两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各有特点,脚癣靠临床表现结合真菌检查诊断,局部或全身用抗真菌药,注意足部卫生预防;糖尿病足需先明确糖尿病及病程,结合足部表现等综合诊断,控制血糖、改善循环等治疗,糖尿病患者要控代谢指标、定期查足等预防。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脚癣
主要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皮肤癣菌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繁殖,如脚部多汗、穿不透气的鞋子等情况易诱发。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一般生活中不注意足部卫生、与他人共用拖鞋等生活用品等是常见诱因,无基础疾病的特定指向性。
糖尿病足
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足部病变。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导致神经纤维变性、断裂,出现感觉减退或消失等神经病变表现;同时血管病变使足部血液循环不畅,加之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滋生,所以容易发生足部感染、溃疡甚至深部组织破坏等。主要发生在糖尿病患者人群中,尤其是血糖控制较差、病程较长的患者,年龄和性别本身不是直接病因,但糖尿病的发病可能受遗传等因素影响,有家族糖尿病史的人群发病风险可能相对高一些。
二、临床表现
脚癣
水疱型:多发生在趾间、足侧缘等部位,初为针尖大小的深在水疱,疱液清,可融合成大疱,伴有瘙痒,各年龄、性别均可出现,一般无全身症状,局部症状主要集中在足部皮肤。
糜烂型:常见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表现为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剥脱,露出潮红糜烂面,有渗液,瘙痒剧烈,同样无明显全身症状,局限于足部皮肤病变。
鳞屑角化型:主要表现为足部皮肤干燥、角化过度、脱屑,皮肤粗糙增厚,冬季易发生皲裂,也以足部局部皮肤改变为主,各年龄段和性别均可发生。
糖尿病足
早期可表现为足部感觉减退或消失、皮肤干燥、皮温降低、足部动脉搏动减弱等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相关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足部溃疡、感染,严重时可出现深部组织破坏、骨髓炎等,病变范围可从足部局部逐渐累及deepertissues,且可能伴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等,主要发生在糖尿病患者群体中,不同年龄、性别糖尿病患者均可出现,但病情严重程度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等密切相关。
三、诊断要点
脚癣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如足部典型的水疱、糜烂、脱屑等皮肤损害表现,再结合真菌镜检或真菌培养阳性来确诊,一般通过在病变部位取材进行实验室检查,即可明确是否为皮肤癣菌感染,诊断相对较明确,无特殊年龄、性别限制的特殊诊断要求。
糖尿病足
首先要明确糖尿病的诊断及病程等情况,然后结合足部的临床表现,如神经病变相关的感觉、运动功能异常,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血运情况,以及感染相关的红肿热痛等表现,同时结合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了解足部骨骼、软组织情况,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了解感染情况)、血糖等检查来综合诊断。需要重点关注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的评估等,对于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诊断时要考虑其生长发育或衰老对糖尿病病情及足部表现的影响,比如儿童糖尿病患者和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神经、血管病变表现上可能有差异,但诊断的核心是围绕糖尿病基础上的足部病变综合判断。
四、治疗原则
脚癣
局部治疗:根据不同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如水疱型可选用刺激性小的溶液剂或霜剂;糜烂型先湿敷收敛后再用抗真菌药物;鳞屑角化型可选用软膏剂等。一般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各年龄、性别患者均可使用相应的抗真菌外用药,但要注意药物的刺激性等。
全身治疗:对于外用药物疗效不佳、反复发作等情况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但需注意药物的肝肾功能影响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使用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差异等情况。
糖尿病足
控制血糖:积极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基础,通过饮食、运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等使血糖达标,不同年龄、性别糖尿病患者根据其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方案,比如儿童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更个性化的饮食和胰岛素治疗方案来控制血糖。
改善循环:使用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等改善足部血管病变情况,增加足部血供。
营养神经:对于有神经病变的患者,可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
控制感染:根据感染情况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严重感染时可能需要外科清创等处理。对于不同年龄的糖尿病足患者,在治疗时要考虑其生长发育或衰老带来的身体机能差异,比如老年患者可能肝肾功能减退,在使用药物时要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合适的药物,儿童患者则要考虑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等。
五、预防措施
脚癣
注意足部卫生,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勤换鞋袜,避免穿不透气的鞋子,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等生活用品,各年龄、性别人群均可通过这些措施预防脚癣发生。
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定期检查足部,早期发现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等情况并及时处理;每天检查足部有无破损、水疱等,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足部受伤,对于有神经病变的患者要注意避免足部烫伤等,不同年龄、性别糖尿病患者都需要做到这些,比如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感觉减退更要注意避免足部受伤,儿童糖尿病患者家长要帮助其做好足部护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