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有全身及局部症状,治疗用抗生素或手术;慢性有全身及局部症状,治疗用综合或手术。育龄、老年、儿童人群盆腔炎各有特点,育龄要注意性生活卫生等,老年要注意清洁和控制基础病,儿童要注意外阴卫生等,均需及时就医诊断治疗。
一、盆腔炎的症状
(一)急性盆腔炎症状
1.全身症状
病情较轻时可能仅有低热,病情严重时会出现高热、寒战、乏力等表现。例如,部分患者体温可达到38℃-39℃甚至更高,这是因为病原体感染后引发机体的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
还可能伴有食欲不振等全身不适,炎症刺激机体代谢加快,消耗能量,同时胃肠道受到炎症影响,导致食欲下降。
2.局部症状
下腹痛:为主要症状,多为持续性疼痛,活动或性交后加重。这是由于盆腔内炎症刺激腹膜及周围组织,引起疼痛感觉。疼痛可局限于下腹部一侧或两侧,根据炎症累及的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
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常呈脓性,有臭味。这是因为炎症导致宫颈管黏膜、子宫内膜等部位的腺体分泌增加,并且混合了大量炎性细胞等成分。
泌尿系统症状:如果盆腔炎累及膀胱,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炎症刺激膀胱黏膜,使其敏感性增高,从而出现这些尿路刺激症状。
(二)慢性盆腔炎症状
1.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可有低热,病程较长者可能会出现疲劳、精神不振等情况。因为慢性炎症持续存在,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消耗能量,影响身体的整体状态。
2.局部症状
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这是由于盆腔慢性炎症导致盆腔充血,以及炎症形成的粘连、瘢痕等刺激周围组织引起。
月经紊乱:可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盆腔炎症影响了卵巢的功能以及子宫内膜的正常修复等过程,从而导致月经失调。例如,炎症可能影响卵巢的排卵功能和激素分泌,进而影响月经周期和经量。
不孕及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炎可导致输卵管粘连、阻塞等,影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以及受精卵的运输,从而增加不孕的风险,同时也使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增高。
二、盆腔炎的治疗
(一)急性盆腔炎治疗
1.抗生素治疗
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是关键。一般经验性用药是联合使用针对需氧菌、厌氧菌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联合甲硝唑等。头孢菌素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发挥杀菌作用,甲硝唑则对厌氧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给药途径以静脉输液为主,以保证药物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控制炎症。
2.手术治疗
当出现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经药物治疗无效时,应行手术治疗。手术可根据情况选择经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目的是清除病灶,防止炎症反复发作。例如,对于较大的盆腔脓肿,手术可以直接引流脓液,去除感染灶。
(二)慢性盆腔炎治疗
1.综合治疗
物理治疗:常用的有激光、微波、离子透入等。物理治疗可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有利于炎症的吸收和消退。例如,微波治疗通过热效应,加速盆腔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介质的消散。
中药治疗:可采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中药方剂或中成药。中药在改善盆腔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等方面有一定作用。例如,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可以促进粘连的松解。
2.手术治疗
对于有明显盆腔包块,如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等,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等综合考虑,如行输卵管造口术、附件切除术等。
三、不同人群盆腔炎的特点及应对
(一)育龄女性
1.特点
育龄女性性生活相对活跃,是盆腔炎的高发人群之一。如果不注意性生活卫生等,容易发生盆腔炎。例如,多个性伴侣、性交过频等因素会增加病原体感染的机会。
盆腔炎可能对其生育功能产生较大影响,如导致输卵管粘连阻塞,进而影响怀孕,增加不孕和异位妊娠的风险。
2.应对
要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多个性伴侣等高危行为。在经期要特别注意卫生,勤换卫生巾等。一旦出现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异常等疑似盆腔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减少对生育功能的影响。
(二)老年女性
1.特点
老年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局部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引发盆腔炎。同时,老年女性可能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阴道内环境改变,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增加盆腔炎的发生风险。
老年女性盆腔炎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例如,可能仅有低热、下腹部隐痛等非特异性症状,不像育龄女性那样有明显的急性症状表现。
2.应对
老年女性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一旦出现疑似盆腔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妇科检查、血常规、分泌物检查等,早期明确诊断并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到老年女性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三)儿童
1.特点
儿童盆腔炎相对少见,但也可发生,多与生殖道异物、先天生殖系统畸形等有关。例如,阴道内异物残留可引起感染,导致盆腔炎。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弱。
儿童盆腔炎的症状可能不明显,容易延误诊断。可能仅表现为下腹部不适、发热等,需要家长密切观察。
2.应对
家长要注意儿童的外阴卫生,避免让儿童将异物放入阴道等。一旦发现儿童有下腹部不适、发热等情况,应及时带儿童到医院就诊。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检查和治疗方法,如尽量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的药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