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胰岛细胞瘤

来源:民福康

胰岛细胞瘤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发病机制不明,功能性者有相应激素分泌过多症状,非功能性者肿瘤增大有压迫症状,诊断靠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药物为辅,预后因类型、分期、年龄等而异,早期手术切除功能性者预后较好,非功能性者与肿瘤情况和年龄等有关。

一、定义

胰岛细胞瘤是起源于胰岛细胞的肿瘤。胰岛细胞可分泌胰岛素等多种激素,该肿瘤可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种类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能分泌过多激素从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通常无激素过度分泌相关表现,但肿瘤可逐渐增大产生压迫等症状。

二、发病机制

目前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从细胞层面来看,可能涉及胰岛细胞的异常增殖调控机制发生紊乱,导致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形成肿瘤。在基因水平,一些基因突变可能参与了胰岛细胞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例如某些与细胞生长、分化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影响了胰岛细胞的正常生物学行为。

三、临床表现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胰岛素瘤:主要表现为低血糖相关症状。因为胰岛素分泌过多,导致血糖降低,患者可出现心慌、手抖、出汗、饥饿感、头晕、视物模糊、精神不集中、躁动甚至昏迷等症状。这些症状多在空腹或运动后发作,进食或补充葡萄糖后可缓解。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低血糖昏迷,对神经系统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成年患者则可能因反复发作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胃泌素瘤:主要是由于胃泌素分泌过多,导致胃酸分泌大量增加,引起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可出现反复的腹痛、反酸、烧心等症状,溃疡可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等部位,且容易出现溃疡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男性和女性发病无明显差异,但溃疡的反复发作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生活中的舒适度。

胰高血糖素瘤:患者可出现皮肤红斑、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还可能有体重减轻、糖尿病样表现、舌炎、口角炎、贫血等症状。不同年龄患者均可能患病,皮肤病变会给患者带来外观上的困扰和皮肤瘙痒等不适,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社交活动。

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增大,可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出现腹部肿块、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不同年龄患者均可能发病,肿瘤增大带来的压迫症状会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和腹部的舒适度,对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四、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

血液生化检查:对于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检测相关激素水平至关重要。例如胰岛素瘤患者会有空腹血糖降低,胰岛素和C肽水平升高等表现;胃泌素瘤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显著升高;胰高血糖素瘤患者血清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不同年龄患者进行这些检查时,需注意儿童患者的生长发育相关指标与成人的差异,儿童胰岛素瘤患者的低血糖可能对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内分泌功能产生影响,在检测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尿液检查:胃泌素瘤患者可能会有尿胃泌素排出量增加的情况,通过检测尿液中的胃泌素水平辅助诊断。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初步筛查胰腺部位的肿瘤,超声能够发现较大的肿瘤,但对于较小的肿瘤可能存在漏诊情况。在儿童患者中,超声检查相对无创,可作为初步的筛查手段,但需要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操作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CT检查:能够较清晰地显示胰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对于功能性和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定位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患者进行CT检查时,需根据年龄调整对比剂的使用剂量等,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

MRI检查:对胰腺肿瘤的诊断也有一定帮助,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部位或较小肿瘤的显示可能优于CT,而且无辐射。在儿童胰岛细胞瘤患者中,MRI检查是较为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五、治疗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胰岛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局限性的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手术切除肿瘤有望治愈疾病。对于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一旦确诊,只要患者身体状况允许,应尽早进行手术切除肿瘤。不同年龄患者的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情况有所不同,儿童患者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对身体的创伤可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在手术前后密切关注其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内分泌功能的变化;成年患者手术风险相对儿童患者可能较低,但也需要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药物治疗:对于无法手术切除或术后复发的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者,可考虑使用药物治疗。例如胰岛素瘤患者若无法手术,可使用二氮嗪等药物抑制胰岛素分泌来缓解低血糖症状;胃泌素瘤患者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抑制胃酸分泌,但药物治疗通常是姑息性的,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疾病。在药物选择和使用上,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儿童患者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或有较大副作用的药物,优先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

六、预后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如果能够早期诊断并进行手术切除,预后通常较好,多数患者可以治愈,症状消失,不影响正常生活。但如果发现较晚,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如胰岛素瘤患者长期低血糖导致神经系统不可逆损伤,预后则会较差。不同年龄患者预后有所差异,儿童患者如果早期诊断和治疗,预后相对较好,但如果延误治疗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可能会影响其智力发育等;成年患者早期治疗预后良好率较高。

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预后与肿瘤的大小、分期等有关。早期较小的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而晚期肿瘤出现转移等情况的患者预后较差。不同年龄患者的预后也受身体整体状况等因素影响,儿童患者身体抵抗力和恢复能力与成人不同,可能影响术后的恢复和远期预后。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胰岛细胞瘤
胰岛细胞瘤是少见的神经内分泌源性胰腺肿瘤,根据其是否存在过量的激素分泌及表现可以分为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及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胰岛细胞瘤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某些遗传性基因突变、慢性胰腺炎病史等因素有关。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经常低血糖是糖尿病吗
宋军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经常低血糖不一定是糖尿病。 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如果降糖药物使用不当,如剂量过大、用药时间不合适等,或者患者进食过少、运动量过大等,都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发生。这是因为药物促使血糖过度下降,而身体又不能及时调节来避免低血糖。 但一些疾病如胰岛细胞瘤等,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异常增多,引起低血糖。还有一些人可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高是肿瘤吗
严肃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三甲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高可能是肿瘤,也可能是其他因素引起的。 部分内分泌肿瘤,如嗜铬细胞瘤、胰岛细胞瘤等,可以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血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升高。此外部分垂体肿瘤可以影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也会导致该激素水平升高。但上述症状还可能是艾迪生病、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疾病引起的,因
容易低血糖是怎么回事
宋军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容易低血糖可能与饮食因素、药物因素、疾病等因素有关。 1.饮食因素 如果长期过度节食、饮食不规律或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碳水化合物等能量物质摄入不足,就容易引发低血糖。例如有些人一味追求减肥而大幅减少进食量,使得身体没有足够的能量来源,当血糖被消耗后不能及时得到补充,从而引起低血糖的发生。 2.药物因
内分泌癌症是怎么引起的
朱希山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内分泌癌症种类较多,如类癌综合征、胃泌素瘤、胰岛细胞瘤等,疾病不同病因也有所不同。 1、类癌综合征 类癌综合征是比较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异位激素综合征,该病确切病因尚未阐明,考虑是由恶性类癌细胞分泌的组织胺、缓激肽、5-HT等物质引起的。 2、胃泌素瘤 胃泌素瘤是发生于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良性
胰腺炎恢复后血糖会下降吗
李保双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胰腺炎恢复后血糖是不是会下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如果是因为胰腺炎导致胰腺自身内分泌功能异常,使胰岛素的分泌和释放受到影响,从而造成的血糖升高。在疾病恢复后,血糖一般会逐渐下降,恢复正常水平。但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血糖高,如糖尿病、胰岛细胞瘤等,则即使胰腺炎已经恢复,血糖也无法下降。 胰腺炎严
什么是胰岛细胞瘤
朱希山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胰岛细胞瘤是少见的神经内分泌源性胰腺肿瘤。 根据其是否存在过量的激素分泌及表现可以分为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及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胰岛细胞瘤的病因还没有确切的结论,一般情况下和某些遗传性基因突变、慢性胰腺炎病史等因素有关。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会产生胰岛素,从而降低机体血糖水平,患者发病期间会有饥饿感、出汗、记
胰岛细胞瘤是癌症吗
朱希山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胰岛细胞瘤不一定是癌症。 胰岛细胞瘤是起源于胰腺内分泌组织的罕见性肿瘤,通常情况下以良性为主,少数患者会出现恶性癌症的情况。如果是恶性的胰岛细胞瘤,可能会转移到全身各个部位,从而引起骨关节疼痛、骨折、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的病症。 对于胰岛细胞瘤的患者通常建议采取手术切除治疗,对于有恶变倾向的患者可以
低血糖应该挂哪个科室
宋军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低血糖一般需要挂内分泌科。 低血糖是指因血浆中葡萄糖水平下降,而引起心悸、大汗、饥饿等一些列症状,其与糖尿病、胰岛细胞瘤等内分泌疾病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出现低血糖症状的患者应选择到内分泌科就诊,通过血糖测定等检查来判断有没有相关疾病。 当出现低血糖的表现时,患者应及时进食,比如吃一些含糖的零食、饼干或
怎样判断自己是否有低血糖
宋军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判断自己有没有低血糖的方法有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1、体格检查 医生会查看患者有无面色苍白、出汗、乏力、意识混乱等症状,评估一般状况。 2、实验室检查 可以使用血氧仪检测血糖,如果发现血糖低于2.8mmol/L,说明有低血糖。 3、影像学检查 如果反复发生低血糖,可以考虑做核磁共振、
低血糖是一种什么病
宋军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低血糖通常是指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降低,正常人群小于2.8mmol/L,糖尿病人群小于4mmol/L。 低血糖易发人群为糖尿病患者,特别是1型糖尿病患者,此外新生儿、青年女性、先天性酶代谢异常患者也相对较易发生低血糖。低血糖可分为胰岛细胞瘤、空腹低血糖症、餐后低血糖症、糖尿病性低血糖症。基本病因与糖摄入
什么是胰岛细胞瘤
李剑 副主任医师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三甲
胰岛细胞瘤又称胰岛素腺瘤,是发生在胰岛细胞的肿瘤。胰腺胰岛细胞瘤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大类,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主要是胰岛素瘤,由贝塔细胞形成,临床上很少见。好发部位,依次为胰尾、胰体、胰头部,胰尾胰腺也可发生,常见于20-50岁。胰岛素瘤是指因胰岛α细胞或α细胞增生,胰岛素瘤指因胰岛β细胞瘤或β细胞增生,造成胰岛素分泌过多,进而引起低血糖症
什么是胰岛细胞瘤
郑建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三甲
胰腺癌本身除了常见的胰腺癌导管细胞上皮癌以外,还包括其他一些恶性肿瘤,比如目前非常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是胰岛细胞瘤,胰岛细胞瘤有一部分是胰岛细胞癌。胰岛细胞瘤的特点是低血糖,有部分患者会表现为饥饿,总是吃不饱,甚至昏迷、心跳加速,饥饿时发抖、出汗,一旦吃东西或者喝糖水之后,症状很快得到缓解。因此,对于出现以上症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