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窦炎是局限于胃窦部的慢性胃炎,病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药物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临床表现有腹痛、消化不良等,可通过胃镜和幽门螺杆菌检测诊断,治疗分一般、针对病因、对症治疗,要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习惯、保持良好心态来预防。
胃窦炎的病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能在胃内酸性环境中生存,可通过口-口或粪-口途径传播。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炎症反应。例如,多项研究表明,约50%-80%的慢性胃窦炎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会反复刺激胃窦部黏膜,导致胃窦炎发生。长期大量饮酒,酒精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影响胃窦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加胃窦炎的发病风险。
药物因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这类药物会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前列腺素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其合成减少会使胃窦部黏膜易受损伤,引发炎症。
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胃窦部黏膜血管痉挛,黏膜屏障功能下降,从而诱发胃窦炎。例如,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的人群,胃窦炎的患病率相对较高。
胃窦炎的临床表现
腹痛:多为上腹部隐痛、胀痛或烧灼样痛,疼痛无明显规律性,部分患者在进食后可加重或缓解。儿童患者可能表述不清,常表现为哭闹、腹部不适等。
消化不良症状:常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儿童胃窦炎患者可能出现喂养困难、体重不增等情况。例如,一些儿童胃窦炎患儿因食欲不佳,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生长发育。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有乏力、消瘦等表现,若长期慢性失血,还可能出现贫血相关症状,如面色苍白等。
胃窦炎的诊断方法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窦炎的重要方法,可直接观察胃窦部黏膜的形态、色泽、有无糜烂、溃疡等病变,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炎症的程度和性质。对于儿童患者,现在也有适合儿童的小儿胃镜,能较为安全地进行检查。
幽门螺杆菌检测:常用的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胃镜下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等。尿素呼气试验无创,适合各年龄段人群,尤其是儿童;胃镜下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可同时明确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窦黏膜的炎症情况。
胃窦炎的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者,首先采取一般治疗。包括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规律饮食,少食多餐;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紧张等。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营造轻松的进餐环境。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窦炎,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通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铋剂及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但儿童用药需谨慎,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
对症治疗:对于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可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等;有反酸、嗳气等症状的患者,可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但儿童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
胃窦炎的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被幽门螺杆菌污染的食物和水,提倡使用公筷公勺,防止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儿童要注意水果的清洗,避免病从口入。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儿童要避免挑食、偏食,保证营养均衡。
保持良好心态:学会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减少精神心理因素对胃肠道的不良影响。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注意自身情绪的调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