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诊断腕管综合征等相关病症,需进行体格检查、电生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包括Tinel征检查(轻叩腕部掌侧正中神经走行部位,相应部位放射性刺痛提示可能受压)和Phalen试验(双肘屈曲、前臂平举、腕掌屈60秒内出现手部正中神经支配区域不适为阳性,提示正中神经受压);电生理检查包含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明确正中神经传导功能是否受损)和肌电图检查(判断正中神经支配肌肉是否有失神经支配电位改变);影像学检查有X线检查(排除腕部其他骨骼病变)和磁共振成像检查(清晰显示腕管内结构及相关情况)。
一、体格检查
1.Tinel征检查
操作方法:医生用手指轻叩腕部掌侧的正中神经走行部位。
意义:若患者相应部位出现放射性刺痛,提示正中神经可能有受压情况,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腕管综合征相关的神经受激惹表现。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由于骨骼肌肉发育尚未完全,Tinel征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但原理相同。对于有腕部外伤史或长期手部过度使用史的人群,该检查更具意义。
2.Phalen试验
操作方法:让患者双肘关节屈曲,前臂平举,wrists(腕关节)尽量掌屈,持续60秒左右。
意义:如果在60秒内出现手部正中神经支配区域的麻木、刺痛等不适症状,即为阳性,提示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对于经常需要长时间手部弯曲劳作的人群,如长时间使用键盘的办公族,该试验的阳性结果更需引起重视。不同性别在手部使用习惯上可能有差异,女性可能因手部相对较小等因素,试验时更容易出现阳性表现。
二、电生理检查
1.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
原理:通过放置电极刺激神经,记录神经传导速度和动作电位幅度等指标。
意义:可以明确正中神经的传导功能是否受损。例如,腕管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正中神经在腕管部位的传导速度减慢,动作电位幅度降低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神经髓鞘发育情况与成人不同,电生理检查时需要考虑到这一差异,可能需要调整电极放置位置和刺激强度等。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可能合并存在,电生理检查能更准确地区分是基础疾病导致的神经病变还是腕管综合征引起的神经受压。
2.肌电图(EMG)检查
操作方法:将电极插入手部相关肌肉,记录肌肉的电活动。
意义:能判断正中神经所支配的肌肉是否出现失神经支配电位等改变。如果出现失神经支配电位,提示神经长期受压已经影响到肌肉功能。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肌肉发育阶段不同,肌电图表现也有特点。对于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有肌肉萎缩等情况,肌电图检查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判断是否由腕管综合征导致肌肉电活动异常。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意义:主要用于排除腕部其他骨骼病变,如骨折、脱位、骨关节炎等。通过X线可以观察腕骨的形态、结构等。不同年龄人群的腕部骨骼X线表现不同,儿童的腕骨尚未完全骨化,与成人有明显区别。对于有腕部外伤史怀疑有骨骼病变的患者,X线是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因长期磨损出现腕骨的退行性改变,通过X线可以明确是否存在这些影响腕管结构的骨骼病变。
2.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意义:可以清晰地显示腕管内的结构,包括正中神经的形态、是否有水肿等情况,还能观察腕管内的软组织情况,如是否有占位性病变等。对于儿童患者,MRI检查相对安全,能较好地显示腕管内的神经和软组织情况。对于有腕部疼痛且怀疑有腕管内病变但X线无法明确的患者,MRI是更具优势的检查方法。例如,对于妊娠期女性,由于X线有辐射风险,MRI是更适合的检查手段来评估腕管综合征相关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