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大的感染性因素有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细菌感染如伤寒等、寄生虫感染如疟疾等;血液系统疾病有溶血性贫血、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结缔组织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其他原因有肝硬化、心力衰竭、代谢性疾病等对脾大患者需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针对治疗且不同人群处理有别。
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EB病毒感染引起,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会出现发热、咽痛、肝脾大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等;巨细胞病毒感染也可导致脾大,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免疫功能正常者感染后多为自限性,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后病情较严重。
细菌感染: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可出现脾大,多为轻度至中度肿大,伴有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等;败血症时,各种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生长繁殖,释放毒素,可引起脾脏充血肿大,不同致病菌引起的败血症表现有所差异,常见高热、寒战等。
寄生虫感染: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间日疟和卵形疟可引起脾大,反复发作后脾大逐渐明显,患者有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大汗等症状;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多见于儿童,表现为长期发热、肝脾大、全血细胞减少等。
血液系统疾病
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由于红细胞膜缺陷,导致红细胞变形性和柔韧性降低,容易在脾脏被破坏,引起脾大,多见于儿童,患者有贫血、黄疸、脾大的三联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产生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红细胞,导致溶血,可出现脾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表现为贫血、黄疸、脾大等。
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都可能出现脾大,急性白血病起病急,常见症状有发热、贫血、出血、肝脾大等,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慢性白血病起病缓慢,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出现脾大,甚至巨脾,多见于成年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也可伴有脾大,多见于老年人。
恶性淋巴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可累及脾脏,导致脾大,患者有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消瘦等表现,各年龄段均可发病。
结缔组织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多见于育龄女性,可出现脾大,同时伴有多系统损害表现,如面部红斑、口腔溃疡、关节疼痛、蛋白尿等,实验室检查可见自身抗体阳性等。
皮肌炎:主要累及皮肤和肌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出现脾大,伴有肌肉无力、疼痛、皮疹等表现。
其他原因
肝硬化:各种慢性肝病进展到晚期引起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是导致脾大的重要原因,门静脉压力升高使脾脏血液回流受阻,引起脾脏淤血肿大,患者有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的表现,如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黄疸等,多见于成年人,与长期酗酒、病毒性肝炎等因素有关。
心力衰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脾脏淤血可导致脾大,常见于老年人,有基础心脏病病史,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伴有呼吸困难、水肿等心力衰竭表现。
代谢性疾病:如戈谢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葡萄糖脑苷脂酶缺乏,导致葡萄糖脑苷脂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沉积,引起脾大,多见于儿童,还可伴有贫血、血小板减少、骨痛等表现;尼曼-匹克病也是脂质代谢障碍性疾病,可出现脾大,多见于婴幼儿。
对于脾大的患者,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血涂片、骨髓穿刺、腹部超声或CT等,以明确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相应治疗。同时,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在处理上有所不同,例如儿童脾大需要考虑先天性疾病、感染等因素,女性患者要注意结缔组织病的可能,有长期酗酒史的患者要警惕肝硬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