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病因病机上风寒因劳累吹风受凉致风寒袭表,风热由外感风热之邪引起;症状表现上风寒恶寒重发热轻等,风热发热重恶寒轻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治疗原则上风寒辛温解表,风热辛凉解表;预防上风寒注意增减衣物锻炼等,风热注意通风补水饮食作息等。
一、病因病机方面
风寒感冒:多因劳累后吹风受凉,风寒之邪侵袭肌表所致,风寒之邪属阴邪,易凝滞气血、阻遏肺气,导致卫阳被郁,肺失宣降。例如,在秋冬季节,天气寒冷,人体若不注意保暖,容易遭受风寒之邪侵袭而引发风寒感冒,常见于体质较弱且不注意防寒的人群,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他们的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更易因风寒之邪入侵而发病。
风热感冒:常由外感风热之邪引起,外界温热邪气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人体,首先犯肺,使肺气失和,卫表失和。一般在春夏温热之季多发,生活中过度劳累、熬夜等导致机体正气不足时,容易感受风热之邪,比如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后又吹空调,温差过大易引发风热感冒,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青壮年相对更为常见,因为他们生活节奏快,易出现劳累等情况而降低机体抵抗力。
二、症状表现方面
(一)主要症状
风寒感冒:主要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患者自觉怕冷明显,体温轻度升高或无明显发热,流清涕,痰液清稀色白,舌苔薄白,常伴有头痛、肢体酸痛、无汗等症状。例如,患者可能会说“我特别怕冷,穿很多衣服还是觉得冷,鼻子流清水样的鼻涕,咳嗽出来的痰也是白色稀痰”。
风热感冒:一般是发热重、恶寒轻,体温较高,流黄涕,痰液黏稠色黄,舌苔薄黄,常见有咽干口燥、咽痛、口渴欲饮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头胀痛等表现。比如“我发烧比较厉害,鼻子流黄鼻涕,咳嗽的痰是黄色黏稠的,还觉得嗓子疼,特别想喝水”。
(二)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风寒感冒的儿童可能除了上述典型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哭闹不安、食欲减退等情况,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身体不适更多通过情绪和饮食变化体现;风热感冒的儿童可能发热更明显,且易出现烦躁、大便干结等表现,这与儿童的生理特点有关,儿童脏腑娇嫩,感受外邪后传变较快。
老年人:风寒感冒的老年人可能恶寒表现相对突出,且容易出现乏力、气短等气虚表现,因为老年人正气渐虚,感受外邪后卫外不固且正气推动无力;风热感冒的老年人发热可能不如青壮年剧烈,但更易出现咳嗽、咳痰不爽等情况,由于老年人肺功能相对较弱,外邪犯肺后肺气失宣更明显。
三、治疗原则方面
风寒感冒:治疗以辛温解表为主,通过辛温的药物发散风寒之邪,使肺气宣畅。可选用一些具有辛温解表作用的中成药,如感冒清热颗粒等,适用于体质偏寒、感受风寒之邪的人群,但需注意儿童和老年人使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儿童用药剂量需严格按照儿童剂量标准,老年人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
风热感冒:治疗以辛凉解表为主,用辛凉的药物疏散风热之邪,使邪热外解。常用的中成药有银翘解毒片等,适用人群为感受风热之邪出现相应症状者,同样,儿童和老年人使用时要谨慎,儿童要避免超剂量用药,老年人要关注药物对其基础疾病的影响等。
四、预防方面
风寒感冒预防:平时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尤其是在寒冷季节,避免受凉,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等体质较弱人群,可适当进行一些适合的户外运动,如散步等,但要注意避免在寒冷大风天气过度运动。
风热感冒预防:春夏季节要注意室内通风,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闷热环境,适当补充水分,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过度食用辛辣、油腻等易生热的食物,儿童要注意饮食均衡,老年人要注意作息规律,避免熬夜等耗伤正气的行为,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风热之邪侵袭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