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型人格障碍者具有情感表达过于夸张、寻求他人关注具持续性、自我中心意识过强、暗示性非常高、外表和行为具挑逗性等特点,情感体验强烈不稳定且表达超情境程度,会用各种方式持续求关注,只考虑自身需求忽视他人想法感受,易受他人暗示,外表和行为具挑逗性以吸引目光。
癔症型人格障碍者在情感方面往往表现得极为夸张,如同戏剧表演一般。例如,他们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往往非常强烈且不稳定,可能在瞬间从极度兴奋转变为悲伤,而且这种情绪的表达往往超出了实际情境应有的程度。在社交场合中,他们会通过大声喧哗、戏剧性的肢体动作等来吸引他人的注意,其情感反应的强度与实际触发情境不太相符,就好像是为了营造一种强烈的情感氛围来凸显自己的存在。这种过度的情感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群体中都可能出现,但在一些性格原本就较为外向、渴望被关注的个体中可能更为明显,而对于儿童来说,可能会在与同伴互动或者在家庭环境中展现出这种夸张的情感反应,比如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哭大闹或者过度兴奋地手舞足蹈。
寻求他人关注具有持续性
这类人群会不遗余力地去寻求他人的关注,并且这种行为是持续性的。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让自己成为焦点,比如在conversations中总是将话题引到自己身上,或者做出一些引人注目的举动。无论是在工作场所、学校还是日常生活的社交圈子里,他们都会想方设法让自己处于被关注的中心位置。从年龄角度看,青少年时期可能会通过穿着奇特、做出出格行为来吸引同学和老师的目光;对于成年女性来说,可能会在聚会中通过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事情或者以较为夸张的姿态来获取他人的关注;而对于儿童,可能会通过在课堂上频繁引起老师注意或者在小伙伴中过度表现自己来寻求关注。
自我中心意识过强
癔症型人格障碍者有着很强的自我中心意识。他们往往只考虑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而忽视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总是希望别人围绕自己的意愿来行事。比如在团队活动中,只关注自己是否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满足,而不考虑其他成员的意见和团队的整体利益。不同年龄层的人都可能存在这种自我中心的表现,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在合作项目中只追求自己的成果展示而不顾及团队协作;对于儿童而言,在与同伴玩耍时会表现出只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安排游戏规则,不考虑其他孩子的想法。
暗示性非常高
他们很容易受到他人的暗示和影响。比如在一些群体情境中,别人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就可能引发他们较大的反应,并且会不自觉地按照他人的暗示去行事。在不同年龄阶段,这种暗示性的表现有所不同。对于女性可能相对更容易受到周围人的言语暗示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想法;儿童则可能在家长或者老师的引导下,比较容易受到暗示,比如老师说某个游戏很有趣,他们可能就会完全按照老师的描述去积极参与,而不太会去思考其中的合理性。而且在病史方面,如果个体曾经有过容易被他人影响的经历,可能会加重这种暗示性过高的表现,比如曾经因为他人的误导而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就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暗示。
外表和行为具有挑逗性
这类人群的外表和行为往往具有一定的挑逗性,目的是为了吸引异性或者他人的目光。他们可能会穿着较为暴露或者做出一些具有挑逗性的肢体动作。在不同性别中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男性可能会通过一些过于夸张的言行来展现自己以吸引他人注意;女性则可能通过较为性感的穿着、妩媚的姿态等来达到挑逗性的效果。对于青少年来说,可能会在青春期发育阶段,因为对自身身体变化的关注以及渴望被异性关注,而出现一些具有挑逗性的外表和行为表现;而对于成年女性,可能会在社交场合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关注,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挑逗性的外表和行为如果过度可能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误解或者不良影响,在有一定社会规范约束的环境中需要适当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