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病因不明,急性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苔藓样变易复发,靠病史等诊断,局部和系统治疗,生活中需避免刺激等;皮炎是皮肤对多种物质变应性反应,分多种类型,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史、脂溢性皮炎与皮脂腺等有关、神经性皮炎与神经精神等有关,接触性皮炎靠接触史等诊断,脂溢性皮炎据好发部位等诊断,神经性皮炎据苔藓样变等诊断,治疗各有不同且不同人群注意点不同,临床需准确鉴别并针对性处理。
皮炎:是指皮肤对于化学制剂、蛋白、细菌与真菌等种种物质的变应性反应,可分为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多种类型。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或黏膜接触某些外界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如接触油漆、某些金属饰品等;脂溢性皮炎与皮脂腺分泌旺盛、马拉色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常见于皮脂腺分泌丰富的部位,如头皮、面部等;神经性皮炎则与神经精神因素(如长期焦虑、紧张等)、胃肠道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等有关。
临床表现
湿疹: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湿疹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对称性分布,瘙痒剧烈。不同部位的湿疹有其特点,如手部湿疹常因接触外界刺激物而加重,表现为干燥、皲裂、脱屑等;面部湿疹可能影响美观,且瘙痒明显,患者常不自觉搔抓。
皮炎:接触性皮炎多局限于接触部位,边界清楚,形态与接触物大抵一致;除去原因后,多易治愈。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部位,如头皮表现为头皮多脂、油腻发亮、脱屑或有黄色结痂;面部常出现眉间、鼻唇沟等部位的红斑、油腻性鳞屑。神经性皮炎好发于颈部、肘部、骶尾部等,典型表现为皮肤苔藓样变,阵发性剧烈瘙痒,搔抓后皮损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
诊断与鉴别诊断
湿疹:主要根据病史、皮疹特点、发病部位等进行诊断,一般需要与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疾病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明确的接触史,皮疹局限于接触部位,去除接触物后病情易好转;神经性皮炎有典型的苔藓样变,无渗出倾向,瘙痒呈阵发性。
皮炎:接触性皮炎通过接触史和典型皮疹表现不难诊断;脂溢性皮炎根据好发部位、油腻性鳞屑等表现可诊断;神经性皮炎根据苔藓样变、好发部位、瘙痒剧烈等特点进行诊断,需与慢性湿疹鉴别,神经性皮炎常先有瘙痒后出现皮损,湿疹则多先有皮损后有瘙痒。
治疗与注意事项
湿疹:治疗目的是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一般采用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局部治疗根据皮损分期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急性期无渗出时用炉甘石洗剂,有渗出时用3%硼酸溶液湿敷;慢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等。系统治疗可使用抗组胺药止痒,如病情严重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在生活中,湿疹患者应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避免搔抓、热水烫洗等刺激,注意调整生活作息,保持心情舒畅。对于儿童湿疹患者,要特别注意皮肤护理,选择温和的护肤品,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
皮炎:接触性皮炎首先应避免再次接触致敏物质,治疗以抗过敏为主,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等,严重者可口服抗组胺药。脂溢性皮炎患者要注意清洁,可使用含有酮康唑等成分的洗发剂清洗头皮,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药物。神经性皮炎患者要注意调节神经精神因素,避免焦虑、紧张,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口服抗组胺药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皮炎患者在治疗和护理上有不同注意点,例如老年性皮炎患者皮肤较为干燥,要加强皮肤保湿;女性脂溢性皮炎患者可能因化妆品使用不当诱发或加重病情,需注意化妆品的选择;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的人群易患神经性皮炎,需调整生活方式。
总之,湿疹和皮炎在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存在一定区别,在临床实践中需准确鉴别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