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积水重度不一定都需手术,但多数情况下手术是重要手段,需要手术的情况包括病因明确且有梗阻(如尿路结石、输尿管狭窄、肿瘤压迫)以及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等;不需要立即手术的情况有全身情况极差不能耐受手术者、双侧重度肾积水且孤立肾重度肾积水等,需综合多方面因素由相关专科医生个体化评估决策。
一、需要手术的情况
1.病因明确且有梗阻的情况
尿路结石:当重度肾积水是由尿路结石引起时,结石阻塞尿路导致尿液排出受阻,长期会严重损害肾功能。例如,上尿路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结石会机械性梗阻尿路,使尿液在肾脏内积聚,随着时间推移,肾积水程度加重,此时手术取石是关键。通过手术去除结石,解除梗阻,是恢复肾脏功能的重要措施。对于不同部位的结石,有相应的手术方式,如输尿管镜取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等,这些手术方式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被证实能有效解除梗阻,改善肾积水情况。
输尿管狭窄:先天性输尿管狭窄或者后天因手术、外伤等导致的输尿管狭窄,会引起尿液引流不畅,进而出现重度肾积水。狭窄部位阻碍了尿液从肾脏顺利流入膀胱,长期的梗阻会使肾脏实质受压,影响肾功能。手术纠正输尿管狭窄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如输尿管成形术等,通过手术重建输尿管的正常结构和通畅性,从而缓解肾积水。
肿瘤压迫:肾脏本身的肿瘤或者邻近器官的肿瘤压迫输尿管,导致重度肾积水。例如,肾盂癌、输尿管癌等肾脏肿瘤,或者盆腔肿瘤(如宫颈癌、直肠癌等)侵犯输尿管,造成尿路梗阻。手术切除肿瘤同时解除梗阻是必要的治疗手段,根据肿瘤的性质、部位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肿瘤根治性切除术等,以恢复尿路的通畅,改善肾积水状况。
2.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的情况
当重度肾积水导致肾功能持续下降,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肾功能检查、肾脏超声等)发现肾小球滤过率等肾功能指标进行性降低,肾脏实质厚度逐渐变薄,此时即使没有明显的梗阻病因,也需要考虑手术。因为持续的肾积水会进一步损害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手术解除梗阻有可能阻止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甚至使部分肾功能得到恢复。例如,一些先天性肾积水患儿,随着年龄增长,肾功能逐渐受损,若出现重度肾积水且肾功能有恶化趋势,手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二、不需要立即手术的情况
1.全身情况极差不能耐受手术者
对于一些老年患者,本身合并多种严重基础疾病,如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身体状况差,无法耐受手术打击。此时可能需要先改善全身状况,如纠正心肺功能不全等,待身体条件允许时再考虑手术。例如,一位70岁的老年患者,患有重度肾积水,同时合并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处于呼吸功能不全状态,无法承受手术,那么首先需要在内科进行呼吸支持等治疗,改善全身状况后再评估是否能进行手术。
2.双侧重度肾积水且孤立肾重度肾积水
双侧重度肾积水:如果是双侧肾脏都出现重度肾积水,手术需要谨慎评估。因为双侧肾脏都有严重的梗阻,若一侧手术解除梗阻后,另一侧可能因长期梗阻导致肾功能已经严重受损,而手术本身也有一定风险。此时可能需要先进行相对较轻的一侧肾脏的引流等姑息性治疗,如放置输尿管支架等,改善部分肾功能后再综合评估双侧的治疗方案。
孤立肾重度肾积水:孤立肾是指只有一个肾脏的情况,当孤立肾出现重度肾积水时,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因为没有对侧肾脏代偿,一旦手术出现意外导致肾功能完全丧失,将面临无肾可用的困境。所以需要非常谨慎地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风险,可能先采取保守观察一些相对稳定的情况,但如果梗阻不解除,肾功能会进行性恶化,最终可能也需要在充分评估后选择手术,但手术前的准备和术中、术后的监测都需要更加严格。
总之,肾积水重度是否需要手术要综合患者的具体病情、病因、肾功能状况以及全身情况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由泌尿外科等相关专科医生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