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明显症状包括下腹持续疼痛活动或性交后加重、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等、有性交后等异常阴道出血、月经周期等紊乱、部分患者有低热等全身症状及乏力、少数有寒战。
盆腔炎即盆腔炎症,是指女性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其明显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下腹疼痛
特点:多为下腹部持续性疼痛,活动或性交后疼痛常加重。不同年龄段女性表现可能有差异,年轻女性盆腔组织相对较疏松,炎症刺激下疼痛可能更敏感;中老年女性可能因组织弹性等变化,疼痛表现相对不典型,但仍以持续下腹不适为主要特征。性生活不规律、有多个性伴侣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女性,更易引发盆腔炎症导致下腹疼痛。有盆腔炎病史的女性再次复发时下腹疼痛往往较首次发作更易察觉且疼痛程度可能因炎症程度不同而有变化。
机制:盆腔内炎症刺激腹膜及周围组织,引起神经末梢受刺激产生疼痛感觉。
二、阴道分泌物增多
表现:阴道分泌物量较平时明显增多,质地可呈脓性、黏液脓性等。不同性别主要是女性出现此症状,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影响阴道分泌物情况,若发生盆腔炎,阴道分泌物增多表现可能与激素影响及炎症导致的腺体分泌增加有关;育龄期女性因性生活等因素更易患盆腔炎致阴道分泌物增多;围绝经期女性激素水平下降,生殖系统防御功能减弱,发生盆腔炎时阴道分泌物增多也较常见。生活中不注意外阴清洁、经期卫生不良等都可能增加盆腔炎发生风险进而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
机制:炎症刺激盆腔内的腺体,使其分泌功能亢进,导致阴道分泌物量增多且性状改变。
三、异常阴道出血
情况:可表现为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或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有过宫腔操作史的女性,如人工流产、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等,发生盆腔炎时更易出现异常阴道出血,因为宫腔操作可能损伤生殖道黏膜,为病原体入侵创造条件,同时炎症刺激也会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等,导致异常出血;有子宫肌瘤等基础病史的女性,合并盆腔炎时异常阴道出血可能更明显,因为子宫肌瘤本身可影响子宫收缩等,炎症叠加后进一步干扰正常的月经及阴道出血情况。
机制:炎症累及子宫内膜等部位,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或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引起异常阴道出血。
四、月经紊乱
表现: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延长或紊乱,经量改变等。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发生盆腔炎时月经紊乱可能更突出,因为其内分泌调节本身相对不稳定,炎症刺激进一步干扰内分泌平衡;育龄期女性月经紊乱可能影响生育等,需及时关注;围绝经期女性本身月经处于紊乱调整阶段,合并盆腔炎时月经紊乱情况可能加重,与卵巢功能衰退及炎症双重影响有关。长期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女性,发生盆腔炎时月经紊乱更易发生,因为这些因素本身就可能影响内分泌,再加上炎症作用。
机制:盆腔炎导致盆腔内环境改变,影响卵巢的正常功能,进而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调节,引起月经紊乱。
五、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体温可在37.5℃-38℃左右,也有少数患者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不同年龄发热表现有差异,儿童患盆腔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高热可能更易出现且需警惕,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相对不完善,炎症刺激下体温波动可能更明显;成人中年轻体壮者可能高热时体温上升较快,年老体弱者可能体温升高不明显但全身中毒症状相对更重。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患者,发生盆腔炎时发热可能更顽固,因为基础疾病影响机体免疫力,不利于炎症控制,从而导致发热持续等情况。
乏力:患者常感觉全身疲倦、没有力气,影响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患者,乏力都是盆腔炎常见全身症状之一,因为炎症反应会消耗机体能量,同时毒素吸收等也会导致全身不适、乏力。
寒战:少数患者可出现寒战,多在高热前或高热时出现,与体温急剧变化等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