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妇科病需综合患者症状、年龄、病史等选择合适检查项目,包括妇科专科查体(外阴、阴道检查等)、实验室检查(白带常规、TCT、HPV检测等)、影像学检查(B超等),各检查项目有不同观察内容、意义及适用情况,通过多种检查手段配合明确诊断以制定治疗方案。
一、妇科专科查体
1.外阴检查
观察内容:查看外阴的发育情况,包括大小阴唇的形态、颜色,有无畸形、溃疡、赘生物等。对于不同年龄和生理状态的女性,如青春期女性外阴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年期女性外阴可能出现萎缩等变化。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穿着不透气内裤可能导致外阴局部潮湿,增加感染风险,查体时需注意这些相关情况。
意义:可以发现外阴炎、外阴肿瘤等病变,对于病史中有外阴瘙痒、疼痛等症状的患者尤为重要。
2.阴道检查
窥器检查:使用阴道窥器打开阴道,观察阴道黏膜的色泽、有无充血、出血点、赘生物,阴道分泌物的量、颜色、性状及有无异味等。不同年龄段女性阴道黏膜的正常表现不同,例如育龄期女性阴道黏膜通常较红润,而绝经后女性阴道黏膜会变薄、萎缩。有过性生活史的女性才能进行阴道窥器检查,对于未婚女性一般采用直肠-腹部诊的方式。
双合诊:检查者一手的两指或一指放入阴道,另一手在腹部配合,检查子宫的大小、形态、位置、质地,双侧附件(输卵管、卵巢)有无增厚、压痛、包块等。通过双合诊可以初步判断子宫及附件的基本情况,对于有下腹部疼痛、月经异常等症状的患者意义重大。比如子宫肌瘤患者可通过双合诊触及增大的子宫,附件炎患者可触及附件区增厚及压痛。
二、实验室检查
1.白带常规检查
检查项目:包括阴道清洁度、pH值、线索细胞、霉菌、滴虫等检查。阴道清洁度可分为Ⅰ-Ⅳ度,Ⅰ-Ⅱ度为正常,Ⅲ-Ⅳ度提示有炎症。正常阴道pH值在3.8-4.4之间,若pH值升高可能提示有感染。线索细胞阳性提示细菌性阴道病,霉菌阳性提示霉菌性阴道炎,滴虫阳性提示滴虫性阴道炎。不同生活方式下白带的改变可能不同,如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阴道内菌群失调,引起霉菌性阴道炎等。
意义:有助于诊断各种阴道炎,如细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等,是妇科常见的检查项目。
2.宫颈细胞学检查(TCT)
检查方法:通过采集宫颈表面的细胞进行细胞学分析。对于有性生活史的女性,建议定期进行TCT检查。年龄方面,一般从21岁开始进行宫颈癌筛查,30-65岁的女性可以联合HPV(人乳头瘤病毒)进行筛查。
意义:主要用于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TCT可以发现异常的宫颈细胞,如不典型鳞状细胞、鳞状上皮内病变等,对于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并及时处理至关重要。
三、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
腹部B超:需要憋尿使膀胱充盈,以便更好地观察子宫、附件的情况。可以了解子宫的大小、形态、有无肌瘤、子宫肌层回声是否均匀,附件区有无囊肿、包块等。对于肥胖患者或盆腔位置较深的情况,腹部B超可能显示不够清晰。
阴道B超:不需要憋尿,对于盆腔脏器的观察更为清晰,尤其是对子宫内膜、卵巢小囊肿等的检查更具优势。但未婚女性、阴道出血等情况一般不采用阴道B超检查。B超检查对于诊断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女性的子宫、卵巢B超表现不同,如青春期女性卵巢开始发育,可出现生理性卵巢囊肿等。
四、其他检查
1.HPV检测
检测方法:通过采集宫颈分泌物等进行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HPV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意义:用于辅助宫颈癌的筛查,尤其是与TCT联合筛查,可以提高宫颈癌筛查的准确性。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即使接种了HPV疫苗,也建议定期进行HPV检测,因为疫苗不能覆盖所有高危型HPV。
总之,查妇科病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年龄、病史等综合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通过多种检查手段相互配合,以明确诊断,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