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索静脉曲张是常见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解剖因素等致其发病,有症状与体征表现,可通过体格检查、超声检查等诊断,影响生育和睾丸功能,治疗分保守和手术,青少年、已婚已育无症状及老年患者有不同情况需相应处理。
发病机制
解剖因素
精索内静脉行程较长,且呈直角汇入肾静脉,血流回流阻力较大。左精索内静脉还受乙状结肠压迫,这些解剖结构特点使得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更为常见,约占85%-90%。
精索静脉瓣发育不全或缺失,不能有效地防止血液逆流,也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其他因素
长时间站立、增加腹压等因素会影响精索静脉的回流,从而诱发或加重精索静脉曲张。
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
有症状的患者主要表现为阴囊坠胀、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腹股沟区,站立、行走或劳累后症状加重,平卧休息后症状可缓解。
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神经衰弱症状,如头痛、乏力、神经过敏等。
严重的精索静脉曲张可能会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导致男性不育,这类患者可能因不育前来就诊。
体征表现
体检时可发现阴囊内蚯蚓状迂曲的静脉团。站立位时,患侧阴囊及睾丸低于健侧,阴囊表面可见扩张、迂曲的静脉。
平卧后,曲张静脉可缩小或消失。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一般采用站立位检查,观察阴囊有无异常外观,触摸阴囊内静脉情况。
超声检查
超声是诊断精索静脉曲张的常用方法。可以清晰显示精索静脉的直径、血流情况等。一般认为精索静脉内径大于2mm,Valsalva试验(即增加腹压的动作)时静脉内径大于3mm,可诊断为精索静脉曲张。超声检查还能评估睾丸的大小、结构等情况,有助于判断精索静脉曲张对睾丸功能的影响。
精索静脉造影
这是诊断精索静脉曲张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不作为首选。通过将造影剂注入精索内静脉,可明确精索静脉的曲张程度及走行等情况。
对健康的影响
对生育功能的影响
精索静脉曲张可导致睾丸温度升高,影响睾丸的生精环境。高温会干扰精子的生成和发育过程,使精子数量减少、活力降低、畸形率增加。同时,精索静脉曲张还可能引起睾丸内氧自由基增多,损伤精子,进而影响男性的生育能力,导致不育。
对睾丸功能的影响
长期的精索静脉曲张可能会损害睾丸的间质细胞和生精上皮,导致睾丸功能逐渐减退。表现为睾丸体积缩小等。
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
对于轻度精索静脉曲张,无症状或症状较轻,以及青少年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主要包括阴囊托带、局部冷敷等方法。阴囊托带可以托起阴囊,减轻坠胀感;局部冷敷可能有助于缓解阴囊的不适,但对于生育功能的改善作用有限。此外,应避免长时间站立、剧烈运动等增加腹压的行为。
手术治疗
对于中重度精索静脉曲张,或伴有不育、阴囊明显坠胀疼痛等症状的患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包括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和显微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等。显微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具有复发率低、对睾丸功能影响小等优点,能够更精准地结扎精索内静脉,保护睾丸的动脉、淋巴管等结构。
特殊人群情况
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患者
青少年时期是生殖系统发育的关键阶段,对于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如果精索静脉曲张程度较轻,可先采取保守观察,定期复查超声等检查,监测睾丸的发育情况。如果精索静脉曲张程度较重,影响睾丸发育(如睾丸体积明显小于健侧等),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以避免对生育功能造成长期影响。
已婚已育且无症状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
对于已婚已育且无症状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如果精液检查正常,可定期随访观察,无需特殊治疗。但仍需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避免加重病情的因素。
老年精索静脉曲张患者
老年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如果症状较轻,可采取保守治疗为主,如佩戴阴囊托等。如果症状较重,影响生活质量,在评估手术风险后可考虑手术治疗,但需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基础疾病等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