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核气是怎么引起的

来源:民福康

梅核气是以咽喉部异物感为主要表现且无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咽喉神经官能症,多见于20~50岁女性,与精神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其诱发因素包括精神心理(焦虑抑郁、应激事件)、神经生理(感觉神经异常、肌肉功能失调)、内分泌(雌激素波动、甲状腺功能异常)、生活习惯(过度用嗓、饮食刺激、睡眠障碍)等,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多巴胺能系统失衡、神经可塑性改变及黏膜下层肥大细胞增多,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患者、儿童、职业暴露者需注意相关事项,鉴别诊断要点是与胃食管反流病、甲状腺肿、早期喉癌、茎突过长综合征区分,现代治疗原则包括非药物干预(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物理治疗(经皮神经电刺激)。

一、梅核气的定义与核心特征

梅核气是以咽喉部异物感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患者常自觉咽部有梅核状物阻塞,咳之不出、咽之不下,但无器质性病变证据。其本质为功能性咽喉神经官能症,多见于20~50岁女性,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二、主要诱发因素及作用机制

1.精神心理因素

1.1.焦虑与抑郁状态:研究显示,约65%的梅核气患者存在显著焦虑症状,其机制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激活有关,导致咽喉部肌肉持续紧张。长期压力可降低咽喉痛阈,使正常生理刺激被感知为异物感。

1.2.应激事件:急性生活事件(如失业、离婚)后3个月内发病风险增加3.2倍,与皮质醇水平波动引发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直接相关。

2.神经生理因素

2.1.感觉神经异常:咽喉部迷走神经分支对机械刺激的敏感性较正常人提高40%,这种超敏反应与5-羟色胺(5-HT)受体表达上调有关。

2.2.肌肉功能失调:约30%患者存在环咽肌不协调收缩,肌电图显示收缩持续时间延长2~3秒,导致吞咽后残留感。

3.内分泌因素

3.1.雌激素波动:围绝经期女性发病率是育龄期的2.8倍,雌激素缺乏可能通过影响神经递质代谢(如降低γ-氨基丁酸水平)加重症状。

3.2.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患者中15%合并梅核气,甲状腺素水平升高可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性。

4.生活习惯因素

4.1.过度用嗓:教师、歌手等职业人群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3.5倍,持续声带振动可能引发咽喉部微创伤。

4.2.饮食刺激:辛辣食物摄入频率>3次/周者,症状发作频率增加40%,辣椒素可激活TRPV1受体引发神经源性炎症。

4.3.睡眠障碍:失眠患者咽喉部异物感强度是正常睡眠者的2.3倍,与快速眼动期缩短导致的咽喉肌修复不足有关。

三、病理生理机制

现代研究证实,梅核气的发生涉及多巴胺能系统失衡。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显示,患者右侧岛叶和前扣带回皮层激活程度较健康人高25%,这种神经可塑性改变导致异常感觉信号持续上传。同时,咽喉部黏膜下层肥大细胞数量增加30%,脱颗粒释放的组胺和类胰蛋白酶可增强神经敏感性。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群体:妊娠期雌激素水平急剧变化可能诱发症状,但需严格排除妊娠期反流性食管炎。建议采用非药物干预,如渐进性肌肉松弛训练。

2.老年患者:需优先排查脑血管意外后吞咽困难,肌电图检查可鉴别神经源性病变。

3.儿童病例:12岁以下儿童出现持续咽喉异物感应首先考虑腺样体肥大,电子鼻咽镜是首选检查手段。

4.职业暴露者:长期接触粉尘或化学气溶胶者,需通过肺功能检查排除职业性咽喉炎。

五、鉴别诊断要点

需与以下疾病严格区分:1.胃食管反流病:24小时食管pH监测阳性率可达40%;2.甲状腺肿:超声检查可发现甲状腺体积增大;3.早期喉癌:窄带成像内镜可见异常血管增生;4.茎突过长综合征:X线三维重建可确诊。

六、现代治疗原则

1.非药物干预:认知行为疗法可使60%患者症状缓解,每周2次、持续8周的干预效果最佳。

2.药物治疗: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对伴焦虑患者有效率达55%,需注意4周起效的延迟特性。

3.物理治疗: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可降低咽喉部肌电活动20%,每周3次、持续2周的疗程安全性良好。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梅核气
梅核气是指咽喉中有异常感觉,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的病症。如梅核塞于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特征的咽喉疾病。相当于西医的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称咽癔症、癔球。该病多发于壮年人,以女性居多。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梅核气的症状是什么?
张萌萌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梅核气的患者常常感觉咽部有异物感,如有痰在咽喉中,咽不下去,咳不出来,大多数人并不能咳嗽出痰,反而会经常清嗓。大多数梅核气的患者,常常爱生气,易怒,爱吃甜食,闻到异味后,可能会使咳嗽加重,或咽部异物感加重。梅核气是中医病名,中医认为是痰气互结于咽中造成的。
梅核气的五大症状是什么?
张萌萌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梅核气是中医病证名,指因情志不遂、肝气瘀滞、痰气互结停聚于咽导致的,以咽中似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上又称为咽异感症或者咽部神经官能症,其五大临床表现主要是咽部有异物阻塞感、咳嗽不能缓解、吞咽不能下行、症状时有时无和不影响进食。
梅核气是由什么引起来的啊?
张萌萌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梅核气是中医病证名,主要表现为咽中异物感,咳之不出,咽之不下。主要好发于女性,大部分因为心情不好,肝气运行气机不畅。造成气血痰饮在体内瘀滞,病理产物在咽喉部互结停聚,因此形成了以咽喉部好像有梅核阻塞、咳不出来、咽不下去的症状。
梅核气和慢性咽炎区别?
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梅核气和慢性咽炎不完全是一种疾病。梅核气是中医的病证名,慢性咽炎是西医的病名。梅核气是以咽中有异物感,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慢性咽炎是以咽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等部位的炎症,表现咽干、咽痒、灼热感、异物感等。根据有相同的症状,慢性咽炎是可以认为成梅核气的。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多喝水,多食蔬菜和水果;防止
慢性咽炎是梅核气吗?
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梅核气不是慢性咽炎,二者的症状虽然非常的相似,但是是起因不同的二种疾病。 慢性咽炎是咽喉部的慢性炎症,病人往往有咽痛、咽干不适,恶心等表现,往往反复发作,耳鼻喉科检查可以发现咽部的充血水肿等,而梅核气是病人自我感觉的咽部阻塞感,和情绪有关,往往病人情绪低落时容易感觉异常,转移注意力后症状可以减轻。
关于梅核气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张萌萌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梅核气中医治疗方法比较多,可以用针灸治疗,如合谷、太冲、丰隆等穴位,按摩热敷颈部。在生活上注意防止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暴饮暴食,不要是过冷和过烫的食物,防止过度发音,特别是大喊大叫。另一方面可以口服清咽利喉的药物,也可使用含片和雾化吸入等方式使用抗炎的药物改善症状。
梅核气是什么症状
刘长燕 副主任医师
黑龙江省中医医院南岗分院 三甲
梅核气主要表现为咽喉部有各种不适感觉,比如烧灼感、咽部痒感,但并不会妨碍饮食。肠胃会有不适,比如肠胃蠕动异常、食欲不振、恶心反酸、胃内有气往上顶。情绪方面会有变化,比如烦躁焦虑、恐惧、抑郁,如果症状严重还会表现为失眠。得了梅核气要注意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调整好心态,如果症状较轻通常是可以自愈的。
梅核气是咽炎吗
邹方鹏 副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甲
梅核气不是咽炎。梅核气是中医术语,是咽喉神经官能症,表现症状有咽之不下、吐之不出、咽喉部有异物感,治疗是以疏肝解瘀为主。咽炎是西医术语,是因为咽喉部位慢性炎症引起,治疗给予清咽利喉的咽喉片进行治疗,如银黄含化片、西瓜霜润喉片等。
梅核气病是什么意思
朱瑞先 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三甲
梅核气病是一种中医名词,也叫做癔球症或者是咽部神经官能症或者是慢性咽炎。患者大多数会有咽喉部明显的异物感,感觉有异物卡顿在嗓子眼,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一般情况下,患者会有咽喉部的阻塞感,部分患者可能和情绪以及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
梅核气看病挂什么科
邹方鹏 副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甲
梅核气是中医术语,可以看中医内科治疗。梅核气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咽炎等疾病,发病原因在中医认为是肝气淤滞所引起,一般给予疏肝解郁治疗,可以应用逍遥丸等进行加减。治疗期间患者要保持情绪乐观、保持心情舒畅、不要精神压力过大等。
梅核气就是慢性咽炎吗
李越胜 主任医师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 三甲
梅核气是一种中医名词,是感觉到咽喉部有梅核堵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但是吃饭、喝水都很正常,而且吃饭、喝水时种堵塞的感觉反而减轻,也就是并没有其他周围组织的病变。一般是情志失调、肝气淤结导致,翻译成现在的语言也叫做神经管能症,也就是咽喉部神经官能症,也叫做慢性咽炎,所以梅核气和慢性咽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中医叫梅核气是什么病
张月美 主任医师
济宁市中医院 三甲
中医诊断为梅核气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咽炎。中医认为咽部不适、咽痒、咽干、有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的症状,是由于长期心情不好、情绪刺激而引起的。现代医学认为是病毒或者细菌感染导致的咽部粘膜水肿、滤泡增生而出现的咽部不适。建议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一味中药治疗梅核气
曹晓菊 主任医师
陕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梅核气是一个中医的病名,它的特点是咽喉中如有梅核梗阻喉头,卡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不影响进食吞咽。这是一种病症,这个病发生多数和情绪有关系,情志不随肝气郁结,气与体内的痰湿互结,停聚这个部位所导致。通俗的讲就是是气结在这个地方,上下不通。因为它是无形之气,所以不影响吞咽,但是很难受。它的实质是一个咽部的异物感,疏肝理气化痰的中药都可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