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多发生于性活跃有月经女性,病情发展快,有全身及局部症状,体征明显,实验室及影像检查有相应表现,治疗以抗生素为主;慢性常由急性未彻底治疗等致,全身症状多不明显,局部有相关表现,治疗综合,不同人群患盆腔炎影响及注意事项不同,育龄、老年及有妇科手术等人群需分别关注。
一、定义与病程
急性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女性。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病情发展较快,若未能及时、彻底治疗,可转为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病情较顽固,可反复发作,病程较长。
二、症状表现
急性盆腔炎:
全身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出现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等。例如,有研究显示约70%-80%的急性盆腔炎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达到38℃-40℃。
局部症状:下腹部疼痛明显,呈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可呈脓性、有异味;若有腹膜炎,可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若有脓肿形成,可在下腹部触及包块,并有局部压迫刺激症状,如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或直肠刺激症状(里急后重、排便困难)。
慢性盆腔炎:
全身症状: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仅有低热,易感疲倦。部分患者由于病程长而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
局部症状: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由于盆腔淤血,患者可有月经增多,卵巢功能损害时可出现月经失调;输卵管粘连阻塞时可致不孕。
三、体征差异
急性盆腔炎:妇科检查时可见阴道黏膜充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从宫颈口外流;宫颈举痛明显,宫体稍大,有压痛,活动受限;子宫两侧压痛明显,若为输卵管炎,可触及增粗的输卵管,有明显压痛;若有脓肿形成且位置较低时,可扪及后穹隆或侧穹隆有肿块且有波动感。
慢性盆腔炎:妇科检查时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呈条索状的增粗输卵管,并有轻度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可触及囊性肿物;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宫骶韧带增粗、变硬、有压痛。
四、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
急性盆腔炎: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炎症指标升高;阴道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找到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
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可发现盆腔内有炎性渗出物或包块等。
慢性盆腔炎: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一般无明显异常,炎症指标可正常或轻度升高。
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可见盆腔粘连、输卵管增粗、输卵管卵巢囊肿等表现。
五、治疗原则
急性盆腔炎:主要为抗生素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抗生素治疗可清除病原体,改善症状及体征,减少后遗症。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初始治疗往往需静脉给药,足量、足疗程应用。
慢性盆腔炎: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中药治疗可选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药物;物理治疗可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利于炎症吸收和消退;若有明确的病灶,如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囊肿等,可考虑手术治疗。
六、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急性盆腔炎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阻塞,影响受孕,增加异位妊娠的发生风险;慢性盆腔炎也可因输卵管粘连等导致不孕或异位妊娠,同时长期的下腹部不适等症状会影响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育龄女性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
老年女性:老年女性患盆腔炎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病情可能发展较快,因为老年女性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在治疗时需更加关注其整体健康状况,如是否有基础疾病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有妇科手术史或宫腔操作史人群:这类人群发生盆腔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手术或宫腔操作可能破坏生殖道的防御功能。在术后应注意个人卫生,密切观察有无发热、下腹痛等症状,一旦出现应及时排查是否为盆腔炎,并进行相应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