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过敏常见症状包括皮肤外观表现如红斑、丘疹、风团、水疱,自觉症状如瘙痒、灼热感,不同类型皮肤过敏有特殊表现,接触性皮肤过敏有明确接触史且皮疹形态与接触物有关,食物性皮肤过敏食用某些食物后出现相应症状,药物性皮肤过敏有用药史且皮疹多样,吸入性过敏原导致的皮肤过敏接触后有皮肤表现且不同季节常见过敏原不同致表现有异。
皮肤外观表现
红斑:皮肤过敏时较常见的表现为红斑,可表现为局部或泛发的红色斑块,其形成是由于皮肤血管扩张、充血所致。例如接触某些过敏原后,接触部位可能迅速出现边界清楚或不清楚的红斑。不同原因引起的红斑颜色深浅可能略有差异,如接触刺激性较弱的过敏原时,红斑颜色可能相对较浅,而接触强过敏原时红斑颜色可能较红。
丘疹:皮肤表面出现的小的隆起性病变,直径一般小于1厘米。可能是由于皮肤过敏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局部细胞浸润等引起。例如在过敏性皮炎中,常可看到针尖至米粒大小的丘疹,密集或散在分布。
风团:为隆起于皮肤表面的局限性水肿性团块,大小形态不一,颜色可呈淡红色或苍白色,周围有红晕。风团通常来得快去得也快,数小时内可消退,但新的风团可陆续出现,这是皮肤过敏较具特征性的表现之一,常见于荨麻疹,多是由Ⅰ型超敏反应引起,过敏原刺激机体释放组胺等介质,导致皮肤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形成风团。
水疱:皮肤过敏严重时可能出现水疱,即含有液体的疱状损害。水疱大小不等,小的如针尖,大的可直径数厘米。例如接触某些强酸强碱类过敏原或严重的药物过敏时,可能出现水疱。水疱的形成是由于皮肤炎症导致表皮内或表皮下组织间隙液体积聚。
自觉症状
瘙痒:皮肤过敏最常见的自觉症状之一,程度轻重不一。轻度过敏时瘙痒可能较轻微,仅偶尔有痒感;重度过敏时瘙痒剧烈,患者常难以忍受,会不自觉地搔抓皮肤,进而可能导致皮肤破损、继发感染等情况。瘙痒的发生机制与皮肤过敏引发的炎症介质刺激神经末梢有关,如组胺等介质可作用于神经末梢,产生瘙痒感觉。不同人群对瘙痒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可能因为无法准确表达而表现出哭闹、频繁搔抓等行为;老年人皮肤敏感度相对较高,可能对瘙痒更为敏感。
灼热感:部分皮肤过敏患者会感觉皮肤有灼热感,尤其是在过敏反应较明显的部位。这是由于皮肤炎症导致局部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产生灼热的感觉。例如接触热性过敏原或发生严重的接触性皮炎时,灼热感可能较为明显。
不同类型皮肤过敏的特殊表现
接触性皮肤过敏:有明确的接触史,过敏部位与接触过敏原的部位基本一致。例如接触化妆品后,面部出现红斑、丘疹、瘙痒等表现;接触金属饰品后,佩戴饰品的部位出现相应的皮肤过敏症状。接触性皮肤过敏的皮疹形态与接触物的性质、接触时间长短等有关,短时间接触强过敏原可能迅速出现严重反应,而长时间接触弱过敏原可能表现为相对较轻的慢性炎症表现,如皮肤干燥、脱屑等。
食物性皮肤过敏:食用某些食物后出现皮肤过敏症状,常见的有食用海鲜、芒果等后。可能出现口唇肿胀、面部红斑、全身瘙痒等表现。不同食物引起的过敏症状可能有所不同,例如食用海鲜后可能很快出现全身风团、瘙痒,而食用芒果后可能先出现口唇周围的红斑、肿胀、瘙痒等局部症状。
药物性皮肤过敏:有明确的用药史,皮疹表现多样。可以是红斑、丘疹、水疱等多种形态,严重时可能出现剥脱性皮炎等重症表现。药物性皮肤过敏的发生与个体的药物过敏体质有关,不同药物引起的过敏表现差异较大,例如使用青霉素后可能迅速出现全身广泛的风团、瘙痒,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情况;使用某些抗生素后可能出现固定性药疹,表现为皮肤局限性的圆形或椭圆形红斑,边界清楚,反复发作后红斑颜色可能加深等。
吸入性过敏原导致的皮肤过敏:接触花粉、尘螨等吸入性过敏原后引起皮肤过敏,常见症状有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的同时,也可出现皮肤表现,如皮肤瘙痒、红斑、风团等。例如春季接触花粉时,不仅会有打喷嚏、流涕等症状,还可能在面部、颈部等暴露部位出现红斑、瘙痒,严重时可能出现全身风团。不同季节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不同,其引起的皮肤过敏表现也会有所差异,如秋季接触蒿草花粉可能导致皮肤过敏症状加重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