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相关药物根据不同病症分为感染性、过敏性、红斑鳞屑性及其他皮肤病相关药物,感染性皮肤病如脓疱疮、丹毒分别有相应抗菌药物;过敏性皮肤病如荨麻疹有抗组胺药、接触性皮炎有糖皮质激素等;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如银屑病有外用和系统药物;其他皮肤病如痤疮有外用和系统药物,用药需综合多种因素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不可自行随意用药。
一、感染性皮肤病相关药物
(一)细菌感染性皮肤病
1.脓疱疮:对于脓疱疮,可选用青霉素类药物,如青霉素,其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发挥杀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使用前需确认患者无青霉素过敏史。还可选用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唑林,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有抗菌作用。
2.丹毒:丹毒多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首选青霉素,疗程一般为10-14天,能有效杀灭链球菌。如果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二)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1.单纯疱疹:对于初发的单纯疱疹,可使用阿昔洛韦,阿昔洛韦能选择性抑制单纯疱疹病毒DNA聚合酶,从而抑制病毒DNA的合成。对于频繁复发的患者,也可长期口服阿昔洛韦进行抑制治疗。
2.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需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应在发疹后72小时内开始用药,能缩短病程,缓解症状。
二、过敏性皮肤病相关药物
(一)荨麻疹
1.抗组胺药物: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具有中枢镇静作用,可缓解荨麻疹的瘙痒等症状,但可能会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儿童使用时需注意剂量,避免影响其正常活动和认知。
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无明显中枢镇静作用,作用持续时间长,可有效缓解荨麻疹的风团、瘙痒等症状,成人和大于12岁的儿童可使用,对于小于12岁的儿童,需根据体重等因素调整剂量。
(二)接触性皮炎
1.糖皮质激素:对于轻度的接触性皮炎,可外用弱效的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如果病情较重,可口服中效的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但需注意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骨质疏松、免疫力下降等,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有骨质疏松病史的患者需谨慎使用,使用过程中需监测骨密度等指标。同时可配合使用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缓解瘙痒等症状。
三、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相关药物
(一)银屑病
1.外用药物:
维生素D3衍生物:如卡泊三醇,能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分化,适用于斑块状银屑病,儿童使用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密切观察皮肤反应。
糖皮质激素:外用糖皮质激素如卤米松乳膏,可迅速减轻银屑病的炎症和红斑,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面部、褶皱部位等皮肤薄嫩处应避免长期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
2.系统药物:对于中重度银屑病,可使用甲氨蝶呤,但甲氨蝶呤有肝毒性、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使用前需检查肝功能、血常规等,且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儿童一般不首选甲氨蝶呤治疗。还可使用阿维A,阿维A适用于严重的银屑病,如红皮病型、脓疱型银屑病等,但阿维A有致畸作用,育龄期男女在用药期间及停药后2年内需严格避孕。
四、其他皮肤病相关药物
(一)痤疮
1.外用药物:
维A酸类:如阿达帕林凝胶,可调节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减少粉刺形成,适用于轻中度痤疮,使用初期可能会有轻度刺激反应,如红斑、脱屑等,一般可逐渐耐受。
过氧苯甲酰: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抗炎的作用,可单独使用或与维A酸类药物或抗生素联合使用,儿童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接触眼睛和黏膜。
2.系统药物:对于重度痤疮,可口服抗生素,如多西环素,多西环素对痤疮丙酸杆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但8岁以下儿童禁用,因为可能会导致牙齿变色等不良反应。还可使用异维A酸,异维A酸适用于结节囊肿型痤疮等严重痤疮,但异维A酸有严重的致畸作用,育龄期男女及其配偶在用药期间及停药后3个月内必须严格避孕。
需要注意的是,皮肤病用药需根据具体的病情、患者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综合选择,并且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患者不可自行随意用药,以免延误病情或引起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