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治疗包括病因治疗,酒精性者需戒酒,胆源性者处理胆道病变;营养支持要保证热量、蛋白质供应,调整脂肪摄入;止痛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等,严重时谨慎用阿片类;胰酶替代用胰酶制剂且进食时服用;并发糖尿病者监测血糖并选合适降糖药;儿童患者治疗需兼顾生长发育等,老年患者要综合考虑基础病及药物相互作用等。
一、病因治疗
酒精性慢性胰腺炎:对于有长期饮酒史的患者,必须严格戒酒。大量研究表明,持续饮酒会加重胰腺的炎症损伤,导致病情进展。例如,长期饮酒者体内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会直接损伤胰腺细胞,影响胰腺的正常分泌和消化功能,戒酒可使部分患者的病情停止进展甚至有所缓解。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如果是由胆道结石等胆道疾病引起,需要处理胆道病变。如存在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内镜下取石或手术切除胆囊等。因为胆道病变会导致胰液排出受阻,引发胰腺的炎症反应,去除胆道病因能从源头上减少胰腺的损伤。
二、营养支持治疗
热量和蛋白质供应:慢性胰腺炎患者往往存在消化吸收功能障碍,需要保证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摄入。一般来说,每日热量摄入应根据患者的体重、活动量等情况进行调整,蛋白质摄入量可适当高于正常人,以维持机体的营养状况。例如,可给予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但要注意烹饪方式,尽量采用易消化的烹饪方法,如蒸、煮、炖等,避免油煎、油炸,因为高脂肪饮食会刺激胰腺分泌,加重胰腺负担。
脂肪摄入调整:限制脂肪摄入是营养支持的重要方面。应给予低脂肪饮食,每日脂肪摄入量一般控制在30-50g以下。因为高脂肪食物会促进胆囊收缩素的分泌,引起胰液分泌增加,而慢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分泌功能已受损,过多的胰液分泌会加重胰腺的自身消化。可选择中链甘油三酯等容易消化吸收的脂肪来源。
三、止痛治疗
药物选择:对于慢性胰腺炎的疼痛,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如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止痛作用。但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出血等并发症。对于疼痛较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阿片类镇痛药,但要谨慎使用,因为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可能会导致成瘾等问题,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使用。
四、胰酶替代治疗
机制及药物选择:慢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需要补充胰酶制剂来帮助消化。常用的胰酶替代制剂有胰酶肠溶胶囊等。胰酶制剂可以补充患者缺乏的胰酶,帮助消化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改善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缓解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在使用胰酶替代治疗时,要注意与进食同时服用,以更好地发挥其消化作用。
五、糖尿病的治疗
血糖监测与药物选择:部分慢性胰腺炎患者会并发糖尿病,需要进行血糖监测。对于血糖升高的患者,若饮食控制不佳,可能需要使用降糖药物。如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等,二甲双胍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机制发挥降糖作用。但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等,使用降糖药物时要更加谨慎,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和血糖变化,根据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慢性胰腺炎:儿童慢性胰腺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治疗需更加谨慎。在营养支持方面,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需求,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等摄入,且食物选择要更加注重易消化和适合儿童口味。药物使用上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对儿童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尽量选择儿童适用的剂型和药物。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因为疾病可能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心理造成影响,需要给予心理支持。
老年慢性胰腺炎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在营养支持方面,要注意营养均衡的同时,考虑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减退等特点,调整饮食结构和营养补充方式。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老年人往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要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叠加。例如,在使用止痛药物时,要注意与治疗其他基础疾病药物的相互作用,密切观察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身体状况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