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的发病因素主要包括感染、手术操作、卫生习惯和其他因素四大方面。感染因素有性传播感染(如淋病奈瑟菌等,高危性行为、年轻女性及男性伴侣患病未治易感染)、内源性病原体感染(阴道菌群失调,免疫力低下、长期用抗生素人群易感染)、临近器官炎症蔓延(如阑尾炎等,年龄较大人群风险高);手术操作因素涵盖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手术消毒不严、术后不注意卫生、多次手术及老年女性风险高)、产后或流产后感染(产妇体质虚弱、流产操作不规范等,年轻女性选不正规机构流产易感染);卫生习惯因素包含经期卫生不良(用不洁用品、经期盆浴性交等,青春期女性缺乏知识易感染)、个人卫生习惯不佳(不清洁外阴,肥胖人群风险高);其他因素有免疫力低下(长期不良生活方式、患严重疾病人群易感染)、邻近器官损伤(盆腔外伤手术破坏防御,老年人恢复差易感染)。
一、感染因素
1.性传播感染: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可通过性接触传播,侵袭女性生殖道,引发盆腔炎。有多个性伴侣、不使用安全套等高危性行为的人群感染风险更高。年轻女性由于生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黏膜较为脆弱,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盆腔炎。男性伴侣若感染性传播疾病未及时治疗,也可能传染给女性导致盆腔炎。
2.内源性病原体感染:寄居于阴道内的菌群,如需氧菌及厌氧菌,在机体免疫力下降等情况下可能引发感染。如患有细菌性阴道炎的女性,阴道内菌群失调,细菌容易上行感染至盆腔,诱发盆腔炎。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以及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阴道菌群紊乱的人群,发生内源性病原体感染引起盆腔炎的几率增加。
3.临近器官炎症蔓延:阑尾炎、腹膜炎等临近器官的炎症,由于与女性内生殖器官毗邻,炎症可直接蔓延至盆腔,引起盆腔炎。如急性阑尾炎若未及时治疗,炎症可能扩散至右侧附件,导致右侧输卵管炎、卵巢炎等盆腔炎症。年龄较大的人群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阑尾炎等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由此引发盆腔炎的风险也会增加。
二、手术操作因素
1.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等,由于手术消毒不严格或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导致下生殖道内源性菌群的病原体上行感染。术后不注意个人卫生,过早进行性生活等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多次进行宫腔内手术操作的女性,子宫内膜和宫颈等部位受到损伤,防御功能下降,盆腔炎的发生几率明显升高。老年女性由于子宫萎缩等生理变化,在进行宫腔手术时可能面临更多困难,术后感染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2.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分娩后产妇体质虚弱,宫颈口因有恶露流出,未及时关闭,宫腔内有胎盘的剥离面,或分娩造成产道损伤,或有胎盘、胎膜残留等,病原体侵入宫腔,容易引起感染;流产过程中阴道流血时间过长,或有组织残留于宫腔内,或手术无菌操作不严格等均可发生流产后感染。年轻女性意外怀孕后若选择不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流产手术,术后感染导致盆腔炎的可能性极大。
三、卫生习惯因素
1.经期卫生不良:使用不洁的卫生巾和护垫,经期盆浴、经期性交等,均可使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炎症。月经期间女性的生殖系统相对较为脆弱,宫颈口微微张开,利于经血流出,此时细菌更容易上行感染。青春期女性可能由于缺乏正确的经期卫生知识,更容易因经期卫生不良引发盆腔炎。
2.个人卫生习惯不佳:不注意外阴清洁,如不勤换内裤,长期不清洗外阴等,会使外阴局部细菌滋生,增加病原体上行感染的机会。肥胖人群由于外阴局部容易出汗,且褶皱较多,若不注意个人卫生,更容易藏污纳垢,发生盆腔炎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四、其他因素
1.免疫力低下:长期熬夜、过度劳累、营养不良等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容易发生盆腔炎。如一些年轻女性为了减肥过度节食,导致身体营养缺乏,免疫力降低,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患有恶性肿瘤、艾滋病等严重疾病的患者,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发生盆腔炎的几率大幅增加。
2.邻近器官损伤:如盆腔内的外伤、手术损伤等,破坏了盆腔的正常解剖结构和防御机制,病原体容易侵入引发感染。老年人可能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在遭受外伤或进行盆腔手术时恢复能力较差,发生感染导致盆腔炎的可能性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