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炎是女性盆腔炎症,分急慢性,病因有病原体感染及邻近器官炎症蔓延,临床表现不同,诊断靠妇科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分急慢性,不同人群有特点及注意事项,育龄、青春期、绝经期女性各有需注意处,及时诊治可避免不良影响。
一、卵巢炎的定义
卵巢炎是女性盆腔炎症的一种,是卵巢受到病原体感染而引发的炎性疾病,可分为急性卵巢炎和慢性卵巢炎。
二、卵巢炎的病因
1.病原体感染
外源性病原体:主要包括性传播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在不洁性生活、多个性伴侣等情况下,病原体容易侵入生殖道,进而累及卵巢引发炎症。例如,有研究表明,淋病奈瑟菌感染可通过上行感染途径波及卵巢。
内源性病原体:来自阴道内的病原体,如大肠杆菌、链球菌等,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情况下,可经宫颈上行感染至卵巢。比如,女性经期不注意卫生、流产后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内源性病原体就容易引发卵巢炎症。
2.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如阑尾炎、腹膜炎等,炎症可直接蔓延至卵巢,引起卵巢炎。例如,阑尾炎若未及时治疗,炎症可通过盆腔组织蔓延至卵巢,导致卵巢出现炎性病变。
三、卵巢炎的临床表现
1.急性卵巢炎
全身症状:可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8℃-40℃以上,伴有寒战、乏力等表现。
局部症状:下腹部疼痛较为明显,多为双侧下腹部剧痛,疼痛可在活动、性交后加重。同时,可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妇科检查时可发现双侧附件区有明显压痛、反跳痛。
2.慢性卵巢炎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无明显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易疲劳等非特异性表现。
局部症状:下腹部隐痛、坠胀感,可反复发作,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症状加重。妇科检查可触及一侧或双侧附件区增厚、压痛,可伴有输卵管粘连等情况。
四、卵巢炎的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了解附件区有无增厚、压痛等情况。急性卵巢炎时附件区压痛明显,慢性卵巢炎时可触及附件区增厚、有压痛。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急性卵巢炎时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病原体检测:可取阴道分泌物、宫颈分泌物等进行病原体检测,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核酸检测或培养,有助于明确病原体类型。
3.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可了解卵巢的大小、形态及有无包块等情况。急性卵巢炎时卵巢可能增大,内部回声不均匀;慢性卵巢炎时卵巢可呈条索状增厚等改变。
CT或MRI检查:对于诊断不明确或怀疑有其他并发症时,可考虑进行CT或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盆腔内器官的情况。
五、卵巢炎的治疗
1.急性卵巢炎
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一般采用静脉给药的方式,足量、足疗程用药。例如,若为淋病奈瑟菌感染,可选用头孢曲松钠等药物;若为沙眼衣原体感染,可选用阿奇霉素等药物。
支持治疗:患者需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以利于炎症局限。同时,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慢性卵巢炎
药物治疗:可采用中药灌肠、理疗等综合治疗方法,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利于炎症的吸收和消退。也可适当使用一些抗炎药物进行辅助治疗,但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手术治疗:对于有输卵管积水、卵巢囊肿等并发症,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输卵管卵巢切除术等,但手术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六、不同人群卵巢炎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育龄女性性生活相对活跃,是卵巢炎的高发人群。在性生活中要注意卫生,避免多个性伴侣,减少性传播病原体感染的风险。一旦出现下腹部疼痛等疑似卵巢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避免病情迁延为慢性,影响生育等功能。例如,卵巢炎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进而引起不孕不育等问题。
2.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逐渐发育成熟,也可能发生卵巢炎。此阶段要注意经期卫生,月经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如果出现下腹部不适等情况,应引起重视,因为卵巢炎症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影响卵巢的正常功能,对未来的月经和生育产生不良影响。
3.绝经期女性:绝经期女性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且生殖系统功能逐渐衰退,但仍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预防病原体感染。若出现下腹部隐痛等症状,也应及时就医,因为绝经期女性患卵巢炎可能有其特殊的病因和表现,需要明确诊断并进行合理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