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大的原因包括感染性因素(如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感染)、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溶血性贫血)、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其他原因(如肝硬化、慢性心力衰竭),其危害有对血液系统可致贫血加重、出血风险增加,对消化系统可致腹胀不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免疫系统可致抵抗力下降易感染,还可能压迫邻近器官、增加恶变风险。
一、脾大的原因
(一)感染性因素
1.病毒性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EB病毒感染引起,患者会出现发热、咽痛、肝脾肿大等表现,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前常有密切接触史,通过血清学检查可发现EB病毒相关抗体升高。
2.细菌性感染:伤寒杆菌感染可导致脾大,伤寒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尤其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更易流行,患者有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大等表现,血培养可检出伤寒杆菌。
3.寄生虫感染: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按蚊为传播媒介,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较为常见,疟原虫感染人体后,会在红细胞内繁殖,引起红细胞破裂,导致发热、贫血、脾大等症状,血涂片可找到疟原虫。
(二)血液系统疾病
1.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都可能出现脾大,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及中老年人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内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同时白血病细胞可浸润脾脏,导致脾大,常伴有贫血、出血、发热等表现,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异常增高或降低,血涂片可见幼稚细胞。
2.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引起贫血、黄疸、脾大等表现,多见于女性,可通过Coombs试验等明确诊断。
(三)结缔组织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好发于育龄女性,患者体内产生多种自身抗体,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包括脾脏,出现脾大,同时伴有发热、皮疹、关节痛、口腔溃疡等多系统受累表现,自身抗体检查如抗核抗体等呈阳性。
(四)其他原因
1.肝硬化: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可能出现脾大,如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肝硬化时肝脏结构破坏,门静脉高压,导致脾脏淤血,出现脾大,同时伴有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的表现,如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
2.慢性心力衰竭:右心衰竭时,体循环淤血,可导致脾脏淤血肿大,多见于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患者有呼吸困难、水肿、颈静脉怒张等心力衰竭表现,心脏超声等检查可辅助诊断。
二、脾大的危害
(一)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1.贫血加重:脾大可能导致脾功能亢进,脾脏过度破坏血细胞,引起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减少,进一步加重贫血症状,使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表现,影响生活质量,尤其对于儿童,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2.出血风险增加:血小板减少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容易出现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严重时可发生内脏出血,如消化道出血等,危及生命,对于老年人等本身凝血功能较差的人群,出血风险更高。
(二)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1.腹胀不适:脾大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影响患者的食欲,导致进食减少,进而影响营养摄入,不利于身体恢复,尤其对于长期脾大的患者,腹胀症状可能反复出现,严重影响生活状态。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如果脾大是由肝硬化等疾病引起门静脉高压导致,可能会进一步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曲张的静脉容易破裂出血,出现大量呕血、黑便等,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较高,尤其在出血量大且救治不及时的情况下。
(三)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脾是重要的免疫器官,脾大可能影响脾脏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尤其对于儿童和老年人,自身免疫力相对较弱,感染的风险更高,且感染后恢复相对较慢。
(四)其他危害
1.压迫邻近器官:严重脾大可能压迫邻近的胃、肠道、心脏等器官,影响其正常功能,如压迫心脏可能加重心力衰竭,压迫肠道可能导致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2.增加恶变风险:某些原因引起的脾大,如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导致的脾大,存在病情进展为更严重恶性肿瘤的可能,需要密切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