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湿疹的发生受内在和外在因素影响。内在因素包括遗传易感性使皮肤易现炎症反应,免疫异常致Th1和Th2细胞失衡引发慢性炎症;外在因素有环境中气候变化、接触过敏原,生活方式中皮肤护理不当、饮食因素,还有感染因素、职业因素等,不同年龄人群受各因素影响情况有别。
一、内在因素
(一)遗传因素
遗传易感性在慢性湿疹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如果家族中有特应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的病史,个体患慢性湿疹的风险会增加。例如,有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的突变与皮肤屏障功能异常相关,而皮肤屏障功能异常是湿疹发病的重要基础。这种遗传因素使得个体的皮肤更容易出现炎症反应,在遇到外界刺激时更易发展为慢性湿疹。对于有家族过敏史的人群,尤其是儿童,需要更加关注皮肤的护理,保持皮肤的屏障功能,降低慢性湿疹的发生风险。
(二)免疫异常
人体的免疫系统失调是慢性湿疹发病的关键内在因素之一。Th1和Th2细胞失衡是常见的免疫异常情况,Th2细胞主导的免疫反应过度活化,会导致机体对过敏原等刺激产生过强的免疫应答,引发皮肤的慢性炎症。例如,在慢性湿疹患者的皮肤病变部位,能够检测到Th2型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3(IL-13)等水平升高,这些细胞因子会促进B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E(IgE),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使得湿疹难以治愈,转变为慢性过程。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都可能存在免疫异常的情况,但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免疫调节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免疫异常的影响而发生慢性湿疹。
二、外在因素
(一)环境因素
1.气候变化: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对皮肤有影响。例如,干燥的环境会使皮肤水分流失加快,破坏皮肤屏障。在秋冬季节,空气湿度较低,很多人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的皮肤会变得干燥,容易诱发慢性湿疹。寒冷的天气也可能刺激皮肤,导致血管收缩,影响皮肤的营养供应和代谢,从而增加慢性湿疹的发病风险。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在气候变化时需要注意皮肤的保湿。儿童的皮肤更娇嫩,应选择温和的保湿产品;老年人皮肤本身保湿能力下降,更要注重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和及时为皮肤补充水分。
2.接触过敏原: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多种物质都可能成为过敏原,引发湿疹。常见的如尘螨、花粉、动物毛发皮屑等。尘螨是室内常见的过敏原,在卧室、沙发等灰尘较多的地方容易滋生。对尘螨过敏的人群,长时间接触后皮肤会出现炎症反应,若反复接触刺激,就可能发展为慢性湿疹。不同年龄阶段接触过敏原的情况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更容易接触到花粉等室外过敏原,而成年人可能更多接触职业环境中的过敏原,如一些化工行业从业者可能接触到化学性过敏原。
(二)生活方式因素
1.皮肤护理不当:过度清洁皮肤,尤其是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或清洁剂,会破坏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例如,频繁用热水烫洗皮肤也会损伤皮肤屏障。儿童的皮肤比成年人更薄嫩,如果家长给儿童洗澡过于频繁或水温过高、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浴用品,就容易引发慢性湿疹。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皮肤护理的方式应有所调整。老年人皮肤老化,皮脂分泌减少,不宜过度清洁,应选择温和的护肤产品;儿童则需要使用专门为儿童设计的温和洗浴用品,控制洗澡频率和水温。
2.饮食因素:某些食物可能诱发或加重慢性湿疹。例如,辛辣刺激性食物、海鲜等易过敏食物可能引起机体的过敏反应,导致皮肤炎症。对于有慢性湿疹的人群,需要注意饮食的调整。儿童在添加辅食时,如果过早引入易过敏食物,如牛奶、鸡蛋等,可能增加患慢性湿疹的风险;成年人如果经常食用辛辣、海鲜等食物,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慢性湿疹症状。
(三)其他外在因素
1.感染因素:某些细菌、真菌等感染也可能与慢性湿疹的发生发展有关。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能会加重湿疹的炎症反应。皮肤表面的细菌感染会刺激免疫系统,导致炎症持续存在,使得湿疹难以治愈而转为慢性。不同年龄的人群感染的病原体可能有所差异,儿童皮肤屏障功能较弱,更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感染;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也可能发生真菌感染等情况,从而影响慢性湿疹的病程。
2.职业因素:一些职业环境中存在的刺激物或过敏原会增加患慢性湿疹的风险。例如,从事建筑、化工等行业的人员,可能接触到水泥、油漆、化学试剂等刺激性物质,这些物质会直接刺激皮肤,导致皮肤炎症,长期接触就可能发展为慢性湿疹。不同职业的人群需要根据工作环境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与刺激性物质或过敏原的接触,降低慢性湿疹的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