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有多种症状特点,下腹疼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范围可局限或蔓延;阴道分泌物量多且性状异常,呈脓性等;有非经期出血及月经量变化等异常阴道出血情况;部分患者有低热或高热等发热表现及乏力等全身症状;还可出现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症状和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不同年龄人群表现略有差异且生活方式等因素会影响症状。
一、下腹疼痛
疼痛性质:多为持续性下腹部疼痛,活动或性交后疼痛常加重。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青春期女性、育龄女性及更年期女性因生理结构和激素水平等因素影响,疼痛程度和表现略有不同,但均以持续下腹不适为主要特点。例如育龄女性在性生活后,由于盆腔充血等原因,可能会使原本存在的炎症刺激加重,导致下腹疼痛明显加剧。
疼痛范围:疼痛可局限于下腹部一侧或双侧,也可蔓延至整个下腹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盆腔血液循环相对较差,炎症不易消退,可能会使下腹疼痛范围更易扩散且疼痛程度相对更重;有盆腔炎病史的人群,再次发作时下腹疼痛往往较初次发作时范围可能更广,且疼痛程度更剧烈。
二、阴道分泌物异常
分泌物量:阴道分泌物增多,可较平时明显增多。不同性别在激素水平影响下,女性本身阴道分泌物有正常的生理性变化,但盆腔炎时的分泌物增多是病理性的。青春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逐渐成熟,激素水平变化相对活跃,患盆腔炎时分泌物增多表现可能更易被察觉;更年期女性因激素水平下降,阴道黏膜变薄等,分泌物增多时可能会伴有阴道干涩等其他不适,但仍以量增多为特点。
分泌物性状:分泌物可呈脓性、黏液脓性等。比如脓性分泌物常提示炎症较严重,细菌感染较为明显。生活方式上,不注意个人卫生,如经期不及时更换卫生巾、性生活不注意卫生等,容易导致细菌等病原体感染,从而使阴道分泌物性状发生改变,出现脓性等异常分泌物。有盆腔炎病史的女性,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情况下,阴道分泌物性状异常更容易复发,且可能比初次发病时性状改变更显著。
三、异常阴道出血
非经期出血:可表现为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等。对于不同年龄女性,影响不同。青春期女性月经周期尚不稳定,患盆腔炎时出现非经期出血可能会干扰对正常月经周期的判断;育龄女性如果在排卵期出现月经间期出血,结合盆腔炎病史,需高度警惕盆腔炎导致的异常出血情况;更年期女性出现非经期出血则需要排除其他妇科疾病的可能,同时盆腔炎也可能是诱因之一。
月经量变化:部分患者可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情况。年龄较小的青春期女性,本身月经量就可能不太规律,患盆腔炎后可能会进一步影响月经的规律性和经量;育龄女性月经量的改变可能会对其生育等方面产生影响,需要及时就医明确原因;更年期女性月经量的变化往往是围绝经期的一个表现,但盆腔炎也可能导致其月经量出现异常改变,需要综合判断。
四、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体温可在37.5℃-38℃左右,也有部分患者可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不同年龄人群对发热的耐受和表现不同,儿童患者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时可能更易出现精神萎靡等表现;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发热时可能症状不典型,但也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生活方式上,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会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出现盆腔炎导致的发热症状,而且发热持续时间可能会更长。有慢性盆腔炎病史的患者,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容易反复出现低热等全身症状。
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疲倦,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对于不同性别,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承担多种角色,乏力症状可能会对其家务劳动、工作等产生较大影响。青春期女性如果出现乏力症状,可能会影响其学习和日常活动;育龄女性乏力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工作和照顾家庭等;更年期女性乏力可能会加重其围绝经期的不适感觉。
五、其他症状
泌尿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症状,这是由于盆腔炎症累及膀胱等邻近器官引起的。不同年龄人群泌尿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特点不同,儿童患者出现尿频、尿急时需要考虑是否为盆腔炎等疾病导致,因为儿童盆腔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更容易累及泌尿系统;老年患者由于泌尿系统本身存在退行性变化,患盆腔炎时出现泌尿系统症状可能会更明显,且需要与单纯的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相鉴别。
消化系统症状:有的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这是因为盆腔炎症刺激肠道等消化系统器官所致。青春期女性如果出现这些消化系统症状,容易被误诊为胃肠道疾病,需要详细询问妇科相关病史;育龄女性出现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饮食和生活,需要综合考虑妇科和消化科的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更年期女性消化系统症状可能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等相互混淆,需要仔细鉴别盆腔炎导致的消化系统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