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丘脑垂体闭经是因下丘脑、垂体功能异常致卵巢功能受影响而月经停止的生殖内分泌疾病,病因有下丘脑(精神应激、体重变化、运动过度、药物影响)和垂体(垂体肿瘤、空蝶鞍综合征)因素,临床表现有月经异常及其他表现,诊断需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性激素等测定)、影像学检查,治疗需针对病因及激素替代治疗,治疗时要考虑不同年龄特点并定期监测调整。
一、定义
它是由于下丘脑、垂体的功能发生异常,从而影响了卵巢的正常功能,导致月经停止来潮的一种状态。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的重要中枢,它可以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而垂体又会根据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来分泌促性腺激素等,进而调控卵巢的排卵和月经周期等。
二、病因
1.下丘脑因素
精神应激: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精神应激状态,可影响下丘脑功能,例如一些高考压力大的学生、遭遇重大生活事件的人群等,可能会出现下丘脑垂体闭经。因为精神应激会使得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的分泌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垂体功能。
体重变化:过度减肥导致体重过低(体重指数低于正常范围)或者短期内体重急剧下降,会影响下丘脑功能。脂肪是合成雌激素的前体物质,体重过低时体内脂肪含量不足,会影响雌激素的合成,从而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而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如果过度节食减肥,还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因为正常的内分泌环境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很重要。对于女性来说,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因为体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但儿童期和青春期女性由于自身生长发育对内分泌环境更敏感,影响可能更大。
运动过度:长期高强度运动的人群,如专业运动员等,也容易出现下丘脑垂体闭经。运动过度会影响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而影响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导致卵巢功能异常,月经停止。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也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例如长期使用一些抗精神病药物等。不同年龄的人群如果因病情需要使用这些药物,都有可能引发下丘脑垂体闭经,但儿童和青少年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药物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可能更明显。
2.垂体因素
垂体肿瘤:垂体的泌乳素瘤等肿瘤可影响垂体功能。泌乳素瘤会分泌过多的泌乳素,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导致月经紊乱甚至闭经。不同年龄的人都可能患垂体肿瘤,但垂体泌乳素瘤在育龄女性中相对更常见一些。对于儿童垂体肿瘤患者,由于垂体是影响生长发育和内分泌的重要器官,垂体肿瘤对其生长发育、内分泌功能等多方面都会产生严重影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空蝶鞍综合征:这是一种鞍隔缺损或垂体萎缩,蛛网膜下腔在脑脊液压力冲击下突入垂体窝,使垂体受压而引起的综合征,也可导致下丘脑垂体闭经。
三、临床表现
1.月经异常: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闭经是最主要的表现,可表现为原发性闭经(年龄超过13岁尚无月经来潮)或继发性闭经(曾有正常月经,后停经3个周期以上或停经时间超过6个月)。
2.其他表现:根据病因不同还可能有其他表现,如垂体肿瘤引起的下丘脑垂体闭经可能伴有溢乳等症状;精神应激引起的可能伴有情绪异常等表现。不同年龄的患者,临床表现可能在严重程度和伴随症状上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期患下丘脑垂体闭经,除了月经问题外,还可能影响身高增长等生长发育相关表现;育龄女性则主要以月经和生育相关表现为主。
四、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生育史、精神心理状态、体重变化情况、运动情况、药物使用情况等。例如询问患者是否有过度减肥、长期精神压力大、是否使用过特殊药物等情况。
2.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第二性征发育情况等检查。第二性征发育情况可以反映卵巢功能情况,如乳房发育情况、阴毛腋毛生长情况等。
3.实验室检查
性激素测定:测定雌激素、孕激素、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等性激素水平。一般表现为雌激素水平降低,FSH、LH水平异常等,例如FSH、LH水平可能低于正常卵泡期水平等。
其他激素测定:根据情况可能还需要测定泌乳素等其他激素水平,以排除垂体肿瘤等相关疾病。
4.影像学检查:如垂体磁共振成像(MRI)等,用于检查垂体是否有肿瘤等病变,对于诊断垂体相关病因引起的下丘脑垂体闭经很重要。
五、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精神应激引起的,需要进行心理疏导等;如果是体重问题引起的,需要调整体重,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要在保证正常生长发育营养需求的基础上调整体重;如果是药物引起的,可根据情况调整药物;如果是垂体肿瘤等引起的,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肿瘤治疗等。
2.激素替代治疗:对于闭经患者,可根据情况给予雌激素等激素替代治疗,以维持女性第二性征等,但在使用激素治疗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患者的特点,例如儿童期使用激素需要严格掌握剂量和适应证,避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同时要定期监测激素水平和相关指标,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